老師感言篇篇

老師在涼亭玩布偶

「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世事如棋,乾坤莫測,笑盡英雄」……這是風靡一時霹靂布袋戲裡的素還真與一頁書的出場詩,裡頭的人物與劇情深植人心。猶記小時候,「史艷文」、「藏鏡人」、「黑白郎君」、「二齒」等都是家喻戶曉的布袋戲人物,中午的播出時間一到,人人無不放下手邊的工作,目不轉睛地對著電視機,甚至還忘記要上班或上課的,「布袋戲」成為五○、六○年代的共同回憶。

在更早之前,物資匱乏的農業社會,每到收割或重要節慶都會在廟口進行「酬神」的儀式,「野台戲」更是不可或缺的表演,鄉里居民搬著板凳,大人抱著小孩,穿梭在廟口,而野台戲的內容相當多元,包括歌仔戲、傀儡戲、布袋戲等,場面十分熱鬧,凝聚了民眾的感情,饒富鄉土味、人情味!可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傳統技藝逐漸消失,大家寧可當「低頭族」,活在那虛擬的網路世界裡,也不願與人群面對面多接觸、多交流,人情愈加冷漠……心中不免唏噓,所以決定透過這個網頁製作,讓孩子們認識地方藝術,也希望我們重視吉光片羽的傳統技藝。

我曾指導學生參加網界博覽會的比賽,因此心裡相當清楚,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更是一條漫長之路,必須妥善分工與規劃,否則人多嘴雜、意見紛歧,尤其剛開始要抉擇研究的主題時,必須兼顧孩子們的興趣,而且還得考量前人是否已做過研究、呂先生是否有意願配合拍攝與受訪等等,才發現問題叢生,而且「野台戲」的內容多元,所以我們決定縮小範圍,仔細深入研究「扮仙」這個主題。不過,需要配合「五洲團布袋戲」的呂明朝先生表演的時間與地點,孩子們採訪過程非常坎坷,而我得教導他們如何接洽、訪問、攝影、開會、寫成書面與製作網頁等等……畢竟他們只是懵懵懂懂的的國中生,文筆與思緒不夠縝密成熟,我必須予以很多建議與修改,且仍要尊重原著的想法;而最大的瓶頸,在於現代孩子不諳閩南語和國樂,聽不懂「扮仙」裡的台詞、音樂,採訪人物更是問題叢生,我必須從中「翻譯」,所幸學生願意克服這些難題,讓人感到無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