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的突飛猛進》

        隨著平和社區發展協會組織章程的落實,理事長一職採取二年一任、僅能續任一次的模式,使得後繼的賴俊義丶郭俊銀理事長得以展開八年的平和「抗戰」,建立出平和社區發展協會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中「求變」是特色所在,它建立了幾項指標性的意義,包括「破舊立新」丶「示範社區」丶「磚米之鄉」三個方面。

        由「破舊立新」來看,透過農委會的試辦計畫,社區內部開會討論願景,如一鄰一景點、家家戶戶是花園就因此而誕生。透過一些機制社區的每個人都動了起來,雖然在中間的過程產生不少的抗爭,有人因為風水、有人因為自己的便利,而這些守舊的思維難免與公共的新理想產生衝突。透過不斷的溝通,「何家花園」、「盧家花園」的新面貌才得以實現,失落的人情味也找回來了,社區的認同也產生了。而這樣「破舊立新」的精神,亦會持續影響平和社區未來走出自己的方向。

        從「示範社區」來看,自民國九十二年起平和社區成為彰化縣內的一個亮點,透過社區的人才濟濟,輔導了彰化縣與全國各地的其它社區。平和社區更被農委會規劃為全國的示範社區,使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覽車載著一車車的人潮在平和社區進行景點參觀與社區交流的參訪。平和社區不僅讓全國各地的社區參與者大開眼界之外,參訪者的提問與觀點也刺激社區幹部們進一步反省,進而改進原有社區的樣貌。對於平和社區本身而言,這實在是自我增長的最佳方式,而這些參訪活動持續到今日仍未中斷,實在難能可貴。

        最後由「磗米之鄉」來看,紅磚為平和社區早期的產業,而稻米是平和社區最大面積的產業,所以「紅磚與稻米之鄉」之名平和社區當之無愧。臺東有金城武大道,而平和的日落在稻田和紅磚綠廊間所輝映岀來的,是濃濃香醇的家鄉味。在平和社區的這個發展階段中不斷形塑這樣的意象,我們在「花樹銀行」之中可以見到這兩種元素交融在一起的情景。小溝渠中的田蚌是古早水稻田間的記憶,綠樹成林旁是一件件紅磚的作品,自然與人文相互的融合,這種概念成為大家對平和社區的一種創新意象。

        在幾任理事長與協會的努力下完成了整個社區導覽的面貌,從「紅磚綠廊」丶「夕照平臺」丶「桃花圔」丶「何家花園」丶「盧家花園」丶「花樹銀行」成為了一個完整的觀光路線,後續又延伸至新旳社區景點,像是「雙心池塘」丶「假日農場」等地,更加増添了平和社區的美麗光彩與幸福指數。


資料來源:

照片:本小隊攝影、平和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文:本小隊訪談整理撰寫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