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親近過土地人永遠不會知道什麼叫溫暖。」-嚴詠能

 

 

 『開始』

  與音樂的邂逅是再簡單不過的理由,當時只是「把馬子、交女友」很簡單的想法,但這想法卻改變了團長的一生,他開始拿起了吉他,唱起了歌。在二十二歲時寫了第一首就獲大學城創作歌謠獎,那是他團長編的第一首歌「不當笑阮是外省人」,由此可見團長的音樂天分。


  2000年到了愛河旁街頭表演以及在酒吧駐唱,他的身影穿梭於PUB和愛河之間,在舞台、在街頭上都十分發光發熱的團長,心中卻是越來越消沉,為了舞台的特效,為了能在表演中更吸引大家注目,在意了太多人的眼光,為了被看見他不知不覺的穿上了「強大的外衣」,曲風隨著流行不斷的變化,但當時的他只是唱給別人聽,卻不快樂

 

 

 『轉變』

  直到他回到家鄉,眼前的景觀不再是高樓大廈,是一間間的農舍、三合院,吸進身體的空氣不再是大都市的廢氣,是一大片的稻田、熟悉的農夫身影、高聳的樹木伴於身旁,在這裡他找到自己,他開始在意這片土地,與農民共享歡樂,手上的吉他再也不是為了流行的搖滾或爵士樂,他只想為農民唱、為土地唱,「不再是唱自己想唱的卻不喜歡,而是唱他們想聽的我唱了會快樂的。」這是與舞台上全然不同的感受,他找到了他想做的,脫下了鞋赤著腳感受這片土地的溫暖,成了「與土地最親近的人」用腳底感受土地的愛。


  對土地的愛,他用行動證明,開始了他的「行腳之旅」,2000年再度回到了愛河,他發現不需要大的舞台,只需要可以為土地唱、為農民唱的空間,以及能和觀眾同樂,分享台灣的美好,就是縮短與觀眾距離的方式,這就是他要的。對農村滿滿的敬意,音樂就是傳達老師愛台灣這片土地最真誠的一片心意

 

  2010年獲得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獎,他的赤腳踏上金曲獎的舞台被全台灣認識,但他對農村、對愛河、對高雄、對台灣的心意沒有因為得獎而忘記或捨棄初衷,他持續帶領著打狗亂歌團用雙腳踏遍全台319個鄉鎮,用心聽土地的故事,表演出台灣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而媒體給了他「唱遊詩人、行腳歌手」等封號,受政府邀請赴美澳表演獲得了無數好評,即使獲獎無數,但他的熱情和歌聲,依舊在台灣的各個角落,不斷地為土地、為農民的精神而唱。

 

 

『啟蒙老師-陳明章』

  「浪子詩人」之稱的音樂創作人陳明章,出生於北投溫柔鄉,陳明章說:「我一直在摸索台灣民謠的底,從布袋戲、南管、北管到那卡西,我發現這裡面有一種共同東西,聯繫著台灣人的情感,我的所有創作都跟這個有關係,我會不斷摸索,把它找出來。」他不拘形式的吟唱方式,濃郁的本土情感,開創了台語歌曲的新風格。多年來,陳明章始終堅持從土地出發,詠能老師:「明章老師是我的土地音樂啟蒙老師,他到現在都還在教我的老師,一直在給我們對音樂對土地的誠意,他真正在做的事情就像是榜樣,他是影響我做音樂最大的人。」,與詠能老師多次同台合作。

 

 

 『創作』

  在作詞時常常會沒頭緒沒想法,當他沒靈感時他會回到故鄉,去找尋創作題材,回鄉時他看到了很多以前的傳統民俗技藝與農民辛苦的身影,這些都是他在創作曲目時所需要的元素,接著他把這些加進了自己的音樂,讓他的歌曲,更加的豐富也多了些層次,保有了以前的文化與現在的風格,讓更多人感受到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關懷。老師用他真摯的心去揮灑熱情,用真誠的精神去揮霍人生,讓歌曲更加富有生命力,唱出來時能讓每位聽眾都沉醉於其中,他唱出心中的襟懷、心中的堅持,把這世間的人情風情聚散離合都唱出來,把他對這片土地的執著,永遠烙印在我們的心中。


  善於利用最庶民的想像,把原本簡單的歌詞創造的更有畫面,那不只是用耳聆聽,也適合閉眼想像,用心吟唱。帶著打狗亂歌團,全台灣走透透,以音樂行腳方式下鄉傳唱出台灣的好,紀錄台灣底層的生命活力,創作出跟土地連結的在地鄉村音樂,獲得不少地方鄉親的認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