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8月15日

地點:屏東禮納里

1. 請問在遷村的時候最擔心的是什麼?

  我們最擔心的應該是來禮納里之後是不是能夠適應,畢竟這邊離市區很近,在原鄉等於是跟市區隔離的,除非下山購買日常用品或辦事時,才會有機會接觸到平地市區的生活。所以來這裡後的最大憂慮就是能否適應這裡的生活,畢竟在這邊是和很多族群一起共處,必須適應彼此不同的生活模式。

  而且搬來這裡後的左右鄰居也不是原鄉的鄰居,所以也要適應怎麼跟新鄰居接觸。其實,我們也思考到傳統的文化會不會流失,是否會因為距離平地較近,而無法再繼續傳承自己的文化。

2. 部落人民面對遷村,有哪些片段或人事物令您感動?

  剛開始談遷村時候,部落裡的意見很多,有的人不願意遷村,因為 覺得政府很多政策都一直在變,有人則是會想,來到這裡,這裡又不是我們的地,不是我們的家。

  剛開始 處理遷村這件事的時候,的確出現很多不同意見,但經過慢慢地 協調,終於大家都逐漸有心想要居住在禮納里,而當大家願意接受 這個狀況時,心中確實許多感動。從一開始不願意的聲音,然後慢慢到願意搬到禮納里這個地方,我覺得 自己之前的努力是美好的,付出沒有白費,加上部落的人慢慢地適應之後,凝聚力 也越來越好。

  走過爭執的辛酸過程 ,現在大家有了凝聚力,齊力想把整個部落重新做好,這樣的感動是沒有辦法用言語形容的。早期 大家就是一直爭吵,什麼都吵,資助金也吵,物資也吵,不管是甚麼大家都在吵,可是現在這樣的聲音 已經變的不一樣了。大家都想要保留現在居住的地方,而且弄得很漂亮, 然後呈現給外面的人看,就像你們現在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一面,但其實在重建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的辛酸是你們看不到的。

3. 您覺得大社部落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大社是一個很古老的部落,很多排灣族的文化都是從我們部落裡面傳出去,現在外 界可以看到排灣族所表演或是雕刻之類的藝術成果,可以說都是從我們部落出去的 。

  大社村有一個非常厲害的藝術大師叫 撒古流,雕刻方面就是由他開始慢慢傳揚出去,外面的藝術工作者也 從他那邊學了很多。我們會將文化呈現在雕刻品上,尤其是陶壺這個東西,對我們來講意義相當重大, 傳說部落一個大頭目的公主就是從一個小陶甕裡面誕生。

  藉由雕刻品,我們讓孩子知道原鄉的風貌,了解部落的起源,進而保存傳統文化。例如:我從事皮雕製作,當我有機會教導我們的小朋友製作皮雕時,我就會順便告訴他們一些跟傳統文化相關的事,像是早期我們沒有衣服布料,老人家就利用獸皮製作衣服,我會用這樣的方式教我們的小朋友,以延續我們的文化。

4. 遷居至禮納里,請問您適應上最大的問題或困難是什麼?

  其實我是一個很容易適應環境的人, 如果要說有不適應,應該就是我到現在還找不到一個好的方法來傳承我們 的傳統文化。禮納里部落沒有石板屋,這算是蠻遺憾的, 因為石板屋可說是我們的傳統象徵之一,但是目前在禮納里卻沒有任何石板屋建築。

  其他族人無法適應的應該就是經濟 方面,早期在原鄉的時候,可以自己耕種農作物,平常都從田地帶些農作物回來煮 著吃就可以過生活,但是搬來這裡之後,幾乎任何東西都要用金錢購買,所以生活就變得很辛苦 。我很早就因為工作搬到平地居住,所以這方面比較沒有什麼困難 。雖然有這些經濟上的困擾,但現在部落裡幾乎每個人都有了工作,所以 大家的適應力其實還蠻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