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大提琴16世紀末葉便有了,前身是15世紀的古大提琴(Viola da gamba),一種夾於膝間演奏的弦樂器。古大提琴比大提琴小,也沒有那麼渾圓,其弓法與大提琴弓法相同。
演奏運用
大提琴最初是兩腳夾住、演奏者坐著演奏,後來改良增加金屬製的腳棒支撐琴體。演奏者持弓,水平劃過琴上的弦,或作撥奏、敲奏等其他奏法。
大提琴有五度調音的四根弦:C弦(最低音弦,第四弦;位於樂譜上低音譜表下二線),G弦(第三弦),D弦(第二弦),以及A弦(第一弦;低於中央C);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大提琴音樂通常使用低音譜號記譜;較高音域時會使用次中音或高音譜號。
大提琴穿越管弦樂團奏出如歌的旋律時,沒什麼能與之相匹敵的了,這也是大提琴最動聽的時刻。
大提琴的愛好者
許多作曲家寫了不少大提琴樂曲,韋瓦第在創作時,亦十分偏重大提琴,賦予它與小提琴相等的地位。大提琴的音色饒富變化,適合用於表達各種情感。
十八世紀初期之後,幾乎每個作曲家都把大提琴列入演奏目錄裏,包括巴哈的大提琴獨奏組曲,以及海頓、德佛亞克、艾爾加的協奏曲,這些音樂名家把大提琴的技巧提昇到更高的境界。二十世紀的大提琴家以西班牙卡爾薩斯最負盛名,其他重要的名家有佩利、傅尼愛、陶特李爾和羅斯託波維契。
技巧
與小提琴相同,只是音高較低。樂器頂端的四個琴軫用來調鬆調緊弦線以調音,而且必須受得起外加的壓力。提琴家族中的大提琴是最重要的低音樂器,它的樂器造型如同小提琴和中提琴,體積也較於龐大。演奏時將一支架置於地上,將琴身夾於兩膝之間,左手按弦,右手持弓。
大提琴的音色低沉而渾厚,由於音域十分寬廣,用來拉奏快速的樂句或音群,是樂團中最主要的低音樂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