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我們走進整建後的臺北賓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宏偉的主建築和美觀的噴水池。室外巴洛克式建築的雕花煥然一新,室內天花板及牆面上的裝飾全部貼上新的金箔,吊燈、拱門也依照原本的形式重新訂作,就連窗戶旁的簾幔,用的都是遠從波斯來的高級品。

臺北賓館主體建築裝飾性極強,是日治時期極為精緻的式樣建築代表作品之一。法國風味極濃的黑色金屬屋頂,及其整體草綠色的外貌,不若隔鄰磚紅色總統府顯眼,在二次世界大戰躲過美軍的轟炸建物得以保全。

臺北賓館前院為一對稱式西式花園,後院則因日本總督居住習慣。而設計成臺灣最大的日式庭園,小橋流水別具幽趣。但這可以看出當時日本人心中底層的文化矛盾,一方面崇尚西洋文明,並極力模仿西方藝術風格,但在一般生活中卻依然安適於原本文化空間。

建築特色
經過小組收集資料後,再經由實際參觀與討論後,我們歸納臺北賓館的特色如下:

1.
地基成矩形狀,東西向長,南北向短,主體建築則略呈一「凹」字形。
2.
室內空間以二層為主,中間為主要入口,兩旁為會客廳,樓梯可至二樓接待廳與總督臥房、書房。
3.
東邊三樓凸出一小塊作為瞭望、守衛之用。
4.
室內有許多雕刻精美的羅馬柱、造型優美的水晶燈,將整個空間妝點得氣派又雅緻。而精巧的拱門,還以鹿 頭或花葉做裝適,更顯現出設計上的巧思。
5.
臺北賓館西端在1920年時建了一座日式平房,以廊相連,作為總督平日居所。
6.
賓館周圍闢為庭園,北面的庭園仿蓬萊仙島的傳說,鑿出一口水池,還有小橋、山丘、西式涼亭...,園中植物種類多,綠意盎然,頗得鬧中取靜之美。

以下就我們所參觀與資料蒐集後,我們將臺北賓館各地方之建築與特色做簡單的介紹:


主入口中央門廊
臺北賓館建築主體座北朝南,平面呈淺「凹」型,建築基地為東西向長,南北向短的矩形配置。屋構主要區分為門廊、東西翼樓、外廊與細緻的泥塑裝飾
主正面是希臘式山頭泥飾
東南隅翼樓-三樓陽臺為節慶接受歡呼觀賞遊行用途。四角尖銅瓦屋頂,南北仿木構造水泥棚架

  屋頂
臺北賓館屋頂鳥瞰,可見中央的複折屋頂、東側四角反翹屋頂、西側圓頂及老虎窗。(圖片源自徐裕健建築事務所) 法國曼薩式的斜頂上,斗篷狀的曼薩式屋頂與希臘式山牆,中間老虎窗、兩側牛眼窗,散發一股濃厚的古典意象。
涼台
涼臺位於臺北賓館三樓東南隅,主要功能為供主人及賓客平時乘涼、遠眺街景節慶時還可以觀賞遊行隊伍的地方。
臺北賓館的庭園為前後苑,一是北向的後花園為日本式的的池泉景觀區(築山式);另一種是南向庭園為對稱幾何庭園,噴水池為巴洛克風格造型。
庭園
 
噴水池-幾何
位於西北方後院的和式屋庭園,為數寄屋(類似茶屋)的設計,為當時總督的日常休憩空間。 前庭為法國式對稱幾何庭園,正中央有一座巴洛克式噴泉水池。
 
一、二樓採用不同結構系統,一樓採拱圈廊柱結構,二樓樑柱結構 臺北賓館有許多處都有拱門的設計,也是特色之一。
雕刻精美的羅馬柱與拱廊卻又是與門窗整齊對應著,展現出一種整齊又不等量的規則性的風格。

窗戶1

窗戶2

長條窗的壁面以仿石材之水平線腳,延伸相連,產生視線厚實穩重的質感。




二樓的彩色玻璃窗

(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地板的紋路呈現維多利亞的風格
第二會客室  
會客室
第二會客室
 

東廂會客室。在壁爐左右兩側的書法作品為「美意延年」與「日新無疆」

雕飾
  雕飾
牆面及柱列皆有精緻裝飾。
臺北賓館內部總計有17座壁爐。以歐式建築樣式而言,壁爐為一間居室的設備焦點所在。壁爐所採用的裝飾均為高級精緻的磁磚裝飾,由英國進口的「維多利亞磁磚」,種類甚多。
 
臺北賓館磁磚裝飾華麗的火爐
(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火爐與室內地坪交接處採用各色與不同尺寸的面磚與轉角磚作為收頭處理
(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2007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古蹟小偵探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