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   運動傷害的種類   運動傷害的處理原則   運動傷害的預防   復健

運動傷害的種類

運動外傷(急性運動傷害):

  1.創傷﹕受外力作用而使皮膚組織因而剝離、斷裂的損傷,稱為創傷,亦為開放性的皮膚組織傷害。通常   發生於比賽中或運動時跌倒等意外狀況,其他常見的創傷還有切傷、割傷、刺傷、裂傷等傷害。

  2.挫創﹕受鈍力作用而使身體組織發生挫裂。大多都是在衝撞碰撞的情況下,為開放性皮膚組織傷害,但出血量較少;主要是接觸性運動會形成的傷害,例如:足球、籃球等團隊性的運動。

3.挫傷﹕受打撲、跌倒、衝撞、摔落等各種鈍力的作用,而使皮下組織呈受傷的狀態,稱之為挫傷。在學習田徑時,跨欄、跳高及三千公尺障礙跑等項目,均有可能挫傷,其他的團隊性運動,也很容易造成挫傷。常見的挫傷傷害,有皮下結締組織的損傷、肌及腱的損傷、韌帶的損傷、骨骼的損傷 神經的損傷及臟器的損傷等。

運動障礙(慢性運動傷害):

1.肌、腱的傷害﹕肌、腱常因為微小外傷的累積或引起發炎,而造成慢性運動傷害,常見的慢性運動傷害有網球肘、腳跟腱炎、腰痛症等。

2.韌帶的傷害﹕因細微傷害的累積,而滅弱韌帶功能作用的狀態。常見的現象有跳躍膝、腸腔韌帶炎、腰椎間板症、踝關節慢性扭傷等的傷害。    

3.骨、關節及脊椎的傷害﹕大多起因於肌、腱、韌帶等的機能減退,而影響骨、關節及脊椎的正常運作,並引發其他傷害。平常較常見之傷害,有疲勞骨折、骨端症、關節症(膝內障)等。    

4.神經的傷害﹕通常會發生在末梢神經,而引起疼痛、知覺上的障礙或運動障礙。最常見的有腰部椎間板突出所引起的脊髓神經根壓迫傷害。  

運動障礙(慢性運動傷害)在運動傷害上的病史分類﹕

第一期只會在運動之後產生疼痛,對疼痛部位的運動功能並沒有影響或障礙。

第二期疼痛發生於運動期中與運動期後,但並不影響正常的運動活動。

第三期﹕疼痛發生於運動中與運動期後,而且疼痛時間長,同時逐漸對運動及活動產生機能障礙,最後完全無法繼續運動。

   由上面的病史分類可以知道,通常在第一、二期的運動傷害時,由於傷害不會影響運動及活動,所以很少有人會去理會這樣的小傷痛,而且因為拖延傷害的處理時效,加上不停的活動傷害部位,結果造成小傷害的持續累積,而形成更嚴重的傷害並轉化成痼疾。 以下為運動傷害的分類:

傷害部位 \ 傷害類型

運動外傷(急性傷害)

運動障礙(慢性傷害)

骨 骼

骨折

疲勞性骨折

軟 骨

軟性骨折

軟骨軟化或退化

關 節

脫臼、半脫位

關節炎、複發性脫臼、 複發性半脫臼

肌 肉

拉傷(撕裂傷)、撞擊傷、痙攣、腔室症候群

遲發性肌肉酸痛、肌肉纖維化、慢性腔室症候群

肌 腱

拉傷(撕裂傷)

肌腱炎、腱鞘炎

韌 帶

拉傷、扭傷、斷裂、關節鬆弛

發炎、關節鬆弛

  大部分的運動傷害是不需要經過手術來治癒的,而是可以自然痊癒的;需要動手術的運動傷害,通常都是已經影響到骨骼架構、關節活動,或是關節穩定度的嚴重傷害。

資料來源:參考運動傷害的原因及防治網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51803838
加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