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   運動傷害的種類   運動傷害的處理原則   運動傷害的預防   復健
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

外在因素:

包括運動的性質、運動的環境、運動的裝備及器材、運動的指導,以及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

  1. 動的性質:有些運動在進行時會有身體上的接觸,如籃球、足球、橄欖球等;或是具有危險性的運動,如柔道、跆拳道等,因為這些運動經常會發生肢體上的碰撞。

  2. 運作的環境:不論是何種運動,在運動前要先看天氣、地形等。如果天氣太熱會容易脫水;太冷會使關節和肌肉伸展不佳或不易伸展,當快速或突然改變動作方向時,容易使關節及肌肉受傷。

  3. 運動的裝備及器材:當進行不同運動時,所要配帶的護具也會不同,不論是何種護具都必須正確穿戴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運動時所使用的運動器材也要注意其結構和尺寸是否合乎自己的能力,才不會影響運動時的安全。

  4. 運動技術的指導:如果教練忽略了每個學生的能力差異,沒有針對每個人的體能來訓練,會導致某些學生的受傷機會增加。

  5. 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雖然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機會較其他因素低,但運動的人仍需注意安全,才能使造成意外的機率降到最低。

內在因素:

包括運動者身體的適應能力、生理的限制、技術的程度以及心理的狀態。

  1.  身體的適應能力:像心肺的耐力、肌肉的柔韌性,和肌力的狀態。如果長時間沒運動或沒有鍛鍊就從事激烈的運動,就有可能造成運動傷害。

  2. 生理的限制:做不符合自己的生理結構和體型的運動,像肌腱太緊的人去學舞蹈、跆拳道;扁平足或高弓足的人從事跑步;體型瘦弱的人打拳擊、摔角等運動,理論上來說受傷機率會較高。

  3. 技術的程度:運動方式或技術較差或動作不正確的人,通常較易受傷。

  4. 心理的狀態:某些人對特定的運動過於熱衷,長時間的運動會使體力透支、過度疲勞而造成傷害。

資料來源:參考運動傷害的原因及防治網站加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