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寶溯源 墨的品種 墨的優劣 墨的名稱 製墨名人 墨之札記
 

 

如何收存墨條

1.溫度的控制:
 

墨條在不使用時,不可放在太潮濕(例如廚房、浴室附近,經常有水蒸氣產生)的地方,也不可以放在太乾燥的地方,更不可以放在乾、濕度變化太快的地方。太濕的地方容易使墨條長霉,太乾的地方會使墨條裂開。

那麼多的限制,豈不是強人所難麼?其實我們只要縮小存放墨條的空間,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第一種方法是把墨條用宣紙或棉紙纏住,纏的方法可將紙先裁成條狀,寬約一至二公分即可,纏繞時採用斜紋交疊法,斜角不必太大,約十五度角較佳,每繞一圈要有二分之一的寬度相重疊,這樣纏好以後,厚度才會一致。纏妥後再用稀釋的蠟封住每一處紙縫,墨條前端使用處不必纏滿,留下約半公分不封住,日後墨條磨去一些長度時,再撕去一些紙即可。

這種紙封法的效果不錯,但缺點是不美觀,且施工較麻煩,是古人留下的老方法。現代的方法可用收縮膜代替,但並非各各人都擁有收縮膜的加工設備,所以也有不便。也有曾經試用保鮮膜來包紮,但因其厚度不足,伸縮度太大,所以效果不佳。另有一種較厚的膠膜可用,但其透明度又不太好。事難兩全,您可以選一種方法試試!

第二種縮小收存空間的辦法是將墨條盛裝於盒內,盒的材質以紙製或其他可透氣材料製作者為佳,盒內墊襯之材料亦以透氣度適中者為宜,放置墨條的位置四週執襯材料愈多愈子。這樣可使墨條不直接受到響度變化的影響,但又不是完全與空氣隔絕。

換言之,要讓墨條維持微弱的呼吸,所以完全密閉的容器如何鮮罐等則不適宜。博物館裡展示墨條或玉器的櫥窗內通常會放一小杯水,而不是將櫥窗完全密閉,其道理即在此。但一般住宅很少會裝有類似博物館的空調控濕系統,故其存放墨條的空間就必須更為縮小才行。

 
2.避免強光、高溫:
 
墨條不可以在日光下曝露,也不可以長期受強烈之燈光照射,溫度過高也不適宜。較適合的貯存溫度應控制在攝氏廿五度以下,由於台灣位處亞熱帶,不會有酷賽的氣溫出現,所以不需考慮溫度的下限問題。
 
3.保持墨條乾淨:
 
墨條本身是有細小的孔隙的,如經常蒙上灰塵,則墨的成份會受污染,直接影響到磨出來的墨汁色澤,故在使用墨條以後,不可任其置於桌上而積垢。又如用後置於硯上,甚至一端沾有墨汁水份,任其自乾而粘在硯面上等習慣均應避免。

※資料來源:詳見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