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上古時代有田真造墨,周宣王時有邢夷造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上有多種顏色的圖畫;殷墟甲骨文上則有朱書、墨書;湖南長沙出土的戰國竹簡上,文字墨色至今漆黑。 宋朝蘇易簡的<<文房四譜>>載有「上古無墨,竹梃點漆而書;中古以石磨汁,至魏晉始有墨丸,乃漆煙松煤天和為之」說明墨的演進分為三個階段,起初用漆樹的汁液、其後用石墨,最後才有墨丸,甚至也用墨斗魚(烏賊)腹中的墨汁,進行書寫或染色。 最早關於墨的文獻記載出自<<莊子.田子方篇>>篇:「宋元峮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三國時的魏國,出了個製墨名家韋誕,當時的製墨工藝,己經包括去雜、配料、舂搗、合墨等工序。韋誕在最後合墨時,嘗試用模具來壓製墨條,使墨條外觀更加美觀。韋誕之後,無論書寫或印刷,都況用韋誕所創的製墨法。難怪後人將韋誕誤認為製墨的發明人。
松煙製墨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