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緣起

  「番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番薯發芽得很快,不需要多久的時間,就可以向太陽的方向蔓延生長。這麼強的生命力就像是台灣島民的化身,有相同旺盛的活力,也一樣的充滿光明與希望。番薯,對台灣來說,有著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也是大家最親近的鄉土記憶。

  那一段吃番薯籤、光著腳、打赤膊的日子裡,有先民胼手胝足的汗水,也有祖先披荊斬棘的血淚,是他們的拓荒墾地才有今日的一片天,而番薯也隨著歲月的流轉在寶島落地生根,代代相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番薯開花時,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白色的小喇叭,散發著純淨與素樸,與泥土味融為一體的芳香,為台灣寫下最生動的景象,不負「福爾摩沙 ─ 美麗之島」的讚譽。

  在「一支番薯籤扛三粒米」的台灣早期,由於米價昂貴,番薯成為重要的民生物資之一,也是窮人的主食,因此在農村裡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隨著時代的變遷,番薯又香又甜,烤、煮皆宜,成了討喜的零嘴,讓過去貧窮人家的口糧身價百倍,大家開始重視它的營養價值,被認為是健胃、整腸的健康農產品,帶動了番薯的流行風。

  我們認為,想要懂得番薯的學問,就必須知道它的歷史、文化、思想、風土、民情等,才能夠深入番薯的軸心。因此我們選定了「番薯熱•熱番薯」這個主題,就是希望拓展我們的人文視野,進而開啟「番薯視野」,讓充滿風土人情、哲學思想,甚至生命情操的番薯再現熱潮。

  本研究計畫藉由番薯的探討,提供我們一種親切熟悉,又客觀寫實的人文視野,透過此種「番薯視野」,讓人看到台灣島民的貿易性格、各族群之間的互動歷程,以及台灣由荒而農,再由農邁向工商的奮鬥史。番薯,真不愧是台灣大眾認同度最高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