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轉型

  馬關訂約之後,鹿港許多郊商紛紛撤回大陸,造成鹿港郊商銳減,商業活動蕭條。陳家的後代並沒有移居中國,陳懷澄與陳質芬一方面承襲著郊商時代留下來的財富,一方面在政治上擔任公職,持續著慶昌號在鹿港的影響力,參與文人結社,提倡傳統文化。

 

、陳懷澄

  陳懷澄(1877-1940),字槐庭、陳克勸的孫子,是克勸第七子宗華的幼子。善解音律,習經、詩、詞、書、畫,多才多藝。明治35年(1902),懷澄與台中士紳詩友組織「櫟社」,以琴詩自娛,被社中推為巨擘。同時,為鹿苑吟社、鹿江詩會、大冶吟社主要社員,有「民族詩人」之稱。大正八年(1919)九月,繼莊士哲之後,被任命為鹿港區長。翌年十月,轉任鹿港街長,不久又出任台中州協議會會員,先後主持接政十二年。任內頗多建樹,不但對維護漢學、校勘文字、解決乞丐問題、改良婚喪風習等不遺餘力,更集資二十多萬元籌建公會堂、創辦學校、開築產業道路、計畫「市區改正」等,對地方建設付出極大心力。

 

二、陳質芬

  陳質芬(1873-1926),字織雲,陳克勸的曾孫,陳祈之子,陳懷澄之姪,但比陳懷澄年長。曾任鹿港許厝區長,連任18年,勤勉奉公,從政之餘,也常参與藝文活動,相對於陳懷澄的積極,陳質芬的表現含蓄許多,從鹿港詩社的名單沒看過陳質芬,只能從合影留念中發現他的蹤影,另外,在櫟社的部分,則看到陳質芬以「客」的身分出現在社員聚會之中。

 

、陳培煦

  陳克勸的後人在鹿港地區擁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這樣的影響力一直到戰後還持續著。陳懷澄的長子陳培煦持續在政治上發展,保有慶昌的聲望與影響力,他曾擔任街役場助役(鎮長秘書),主持不見天街的拆除。光復後,由鹿港鎮鎮民代表會推舉,當選鹿港鎮第二屆鎮長。民國40年,舉辦民選鎮長,順利當選鹿港第一屆民選鎮長。民國43年,連任鹿港第二屆民選鎮長。擔任鹿港鎮長三屆八年期間,施政持重穩健,頗受鎮民充分信任。

陳質芬先生與頂厝區職員(陳正剛提供)

照片翻拍自《宜樓掬月意樓春》

陳培煦先生當選首屆民選鎮長留念攝影/中華民國四十年七月

照片翻拍自《鹿港鎮志.人物篇》

 

 

(文字內容整理自《彰化縣歷史建築鹿港十宜樓調查研究》、
《宜樓掬月意樓春》、《鹿港鎮志.人物篇》)

 

 
 

 

● 最佳瀏覽效果:解析度1440x900 ● 瀏覽器:Chrome、IE、Firefox ● 開啟  JavaScript ●

◆ 2019 鹿港國中 製作團隊:蜂蜜檸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