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興起

  十宜樓連結的三棟建築物,原是慶昌號陳家所有,所以我們先研究慶昌號陳家是如何興起,因為年代久遠,目前只能從書籍中找尋答案:

 

一、興起背景

  鹿港因為地理條件優勢,在清初就是中部重要的港口,在臺灣開發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乾隆49年,鹿港與福建泉州的蚶江口對渡,正式開港,從此鹿港門戶大開,商船雲集,商機繁榮,「鹿港飛帆」為當時相當出名的勝景,進而出現了「行郊」的特殊行業。所謂行郊,是指商行或同業公會,在嘉慶年間已有八郊,分別是泉郊、廈郊、南郊、郊、油郊、糖郊、布郊及染郊,除了經營兩岸貿易,也積極參與地方事務,如宗教活動、社會福利、文教建設等,是鹿港在地的領導階級。

  八郊之中以泉郊及廈郊最具代表性,泉郊以日茂行林家最具盛名,廈郊則以慶昌號陳家著稱。日茂行創立於乾隆中葉,原以販鹽為業,後改營貿易,進而成為泉郊中的領袖,更是八郊中的領導者,然而,隨著鹿港港務日益困難,到了道光年間,聲勢已大不如前。在景氣日益低迷的氛圍中,取代日茂行的,是陳克勸創立的慶昌號。

鹿港與蚶江對渡 (圖片取自《鹿港鎮志》)

鹿港飛帆 (圖片取自《鹿港鎮志》)

 

二、慶昌行的創立

  「慶昌行」創立者,陳克勸(1775-1861)字泰卿,於嘉慶10年(1805)渡海來臺,當時30歲,道光年間,在鹿港創設了「慶昌行」,是鹿港和廈門「廈郊」的領導商號,業績輝煌,財富大進,執「廈郊」的牛耳,領導一百多家廈郊商行,為道光、咸豐年間鹿港的首富。鼎盛時,曾擁有鹿港十五家店面,佔地廣闊,北起中山路149號(十宜樓),南達中山路121號(意樓)。田產眾多,在彰化縣有十三個半的收租公館。

  陳克勸創立慶昌號,地方流傳著「小廚司大經理」的故事。傳聞鹿港有一間店號,原是內地人出資創設,店東會不定期來店視察,有一回夜裡,店東來詢問店務,掌櫃的不知如何應對,這時有一小廚司竟對答如流,深獲店東賞識,就將店務交給小廚司經營,嘉慶14年,蔡牽亂平後,店東卻再也沒來過,這家店號就由陳姓廚司繼續經營。故事中的店號就是慶昌號,小廚司就是陳克勸。


陳克勸塑像--金盛巷37號內(莊研育老師提供)

  陳克勸生性慷慨,對於地方公益事業,無不率先捐獻,曾經投下巨萬私財,促成黃、許集團爭鬥案件的和解,解決了長年懸案。道光中葉,王宮年久失修,乃邀廈郊諸商集資修茸,易名萬春宮。又捐米二百石,作為住持香火費。在鹿港地位顯赫,凡是納捐、軍功、協調糾紛等,都熱心參與,是鹿港當時備受推崇之重要人物。

 

三、陳克勸之子

  陳克勸生有七子三女。其中較為人知的有:長子,陳植柳(?-1871),又名陳宗元,以生員身分捐銀壹仟員興建臺灣府考棚,並參與平定漳泉械鬥,因功獲賞從六品官的布政司職銜。

  次子陳宗潢(?-1868),字植梅,在道光26年(1846)鄉式榮登解榜,為丙午科舉人,任內閣中書,又為「戶部主事」,為正六品官。


(文字內容整理自《彰化縣歷史建築鹿港十宜樓調查研究》、
《宜樓掬月意樓春》、《鹿港鎮志.人物篇》)

 

 
 

 

● 最佳瀏覽效果:解析度1440x900 ● 瀏覽器:Chrome、IE、Firefox ● 開啟  JavaScript ●

◆ 2019 鹿港國中 製作團隊:蜂蜜檸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