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秀外慧中絕無僅有終日乾乾扭轉乾坤

 

對症下藥歷史淵源經營模式產業推手今昔對比未來發展

 產業推手

        為了要瞭解中藥產業彼此之間如何合作,我們特別到臺北市中藥商業公會進行訪問,得知原來1860年代,臺北大稻埕對外開港後貿易就十分繁榮,中藥的需求漸增,於是從南北貨中獨立出來,成為新興產業。然而因中藥行越來越多,彼此之間缺乏聯繫溝通的管道,於是中藥界老前輩蘇穀保先生等人發起,商討籌組工會,並在35726日正式成立「臺北市國藥商業同業公會」,會址設在延平區貴德街143號,後來因配合臺北市改制,又更名為「臺北市中藥商業同業公會」,並搬遷到大同區民樂街,迄今已邁進60餘年。

台北市中藥商業同業公會  

台北市中藥商業同業公會

     

公會歷史沿革

年代

重要紀事

民國35年

中藥界老前輩蘇榖保先生等人籌組成立台北市國藥商業同業公會,會址設在延平區(現改為大同區)貴德街143號。

民國63年

配合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奉示改為「台北市中藥商業同業公會」。

民國70年

社會局核發人民團體立案證書

民國73年

購建現今會館,於台北市大同區民樂街 52 3 樓,迄今已邁進60餘年。

       

公會組織與運作

           目前加入公會的店家大約有690家,理事長由會員中選出,任期三年,得連任一次。現任的理事徐火雄先生,副理事王清炎先生。而內部主要有八會一組,包含進口批發委員會、法規宣導委員會、公關推廣委員會、義工組等,互相分工合作,辦理各項推廣活動、研習課程、聯誼活動,透過公會整合資訊與力量,讓中藥產業運作更加順利。

 

   

 

 

同時世界各國舉辦有關中藥的各項活動公會也都會多加留意,從觀摩與學習中得到有關中藥的資訊,利用網站、書面、公函、郵寄、刊物等方式,向店家報告最新動態

公會任務

理事長告訴我們,由於早期中藥被政府限制進口,每一次進口的量都會控管,因此貨源缺乏,所以每一次進口的數量必須公平分配給各家中藥行,臺北市中藥商業同業公會早期就負責承辦「配售」的工作,將當歸、枸杞、紅棗與黑棗等中藥材轉配給會員銷售,以穩定市場公平競爭與交易,一直到了民國 77 年,中藥材全面開放進口,於是才停止配售這項業務。現在公會主要的作用是將政府頒布的相關法案或資料經由郵件、信件等方式傳達給會員,讓會員能在第一時間內取得資料,有時候公會也會不定期的舉辦團康活動,或是有關中藥的一些研習,提供會員再進修的機會,並藉由國內外交流,推廣中藥文化。

 
   

總幹事

現任理事長徐火雄先生

總幹事和我們說明公會運作情況

理事長與常務理事接受我們的訪問

 
     

其實公會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在於扮演政府和臺北市中藥行之間溝通的橋樑,藉由公會這個團體,民間的中藥行可以團結起來,向政府表達中藥產業的需求。由於早期中藥界多半為「父授子,師傳徒」,之後藥事法出現並規定開設中藥行要有藥師牌照證,於是民國 62 年曾發放第一批藥師資格證,後續幾年就都沒有再發放藥師牌照,取得中藥行營業執照變得很困難,在公會的協助與抗爭下, 民國 82 年又發放了第二波藥師證,而在民國 84 年發放第三次後,就沒有再發過了,導致許多第二代的繼承人拿不到資格開店經營,流失許多人才,因此公會目前仍持續與政府溝通協調中,希望讓中藥行的營業執照取得能有制度化的方法,讓中藥產業能繼續興盛下去

 

大合照

          中藥產業存在已久,是台灣獨特的文化之一,面對西醫的盛行與衝擊,公會凝聚臺北市中藥行的力量,一方面持續推廣中藥文化,另一方面協助商家提升產品品質、種類與亮麗的裝潢,讓中藥獲得民眾的信賴,以保存這項傳統產業。

 

最後和理事長及常務理事大合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