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工廠----台灣穀堡

彰化縣是稻米栽種面積與產量的雙冠王,是台灣的糧倉,自詡「米界模飯生」中興米,設立於埤頭鄉間的稻米博物館「台灣穀堡」, 2010年開館以來成為稻田間的亮點,是體驗台灣稻米文化必訪的知性與感性場域。


台灣穀堡是全亞洲第五座稻米博物館,歐洲城堡造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結合稻米與創意,蘊含了有關稻米的知識,及守護農民的願望,讓大家更認識台灣米,尤其是彰化米。


走進大廳是天下糧倉,已成功跨出國界行銷全球的中興米,蒐羅了世界各國的稻米樣品,鋪成高牆,稻米是台灣的驕傲更是跟全世界友好的橋樑。


另外還有一個百國米展示牆,有吃米飯的國家都在上面,標示出世界不同品種與樣貌的稻米,有圓胖、瘦長、黑色跟白色、也有大顆或小巧玲瓏,世界上吃米的國家比例高達55%,代表米飯也是地表最強主食之一。


走上二樓,拾級而上有稻米的文學詩性,傳統建築中曬穀的「埕」,是影音多媒體的溝通,透過美術動畫邀請參觀者一起成為圓桌武士,改變從餐桌開始。進入二樓主展覽區,可以看見錯落的館內的屋中屋展間,像一幢幢田間的小聚落,您可以在小木屋間穿梭觀展,一層層多面向地從米看進去,進到生活裡,深成了文化長河。


米的歷史悠久,明明我們是吃米的民族,米飯是我們的主食,但米飯卻一直都是飲食中的配角,其實美味不假外求,眾裡尋它便在燈火欄柵處,它一直沒變、忠誠陪伴,在這裡米飯是絕對的主角。


學生參訪心得

黃宥豪:很高興這次能有機會到臺灣穀堡參訪,同時也讓我對稻米的觀念更加瞭解,從插秧到收割,再從收割到包裝的過程中,居然有這麼多的細節要注音,在臺灣穀堡中,我還認識了米的種類,能分成大多往外銷的外銷日本米和許多臺灣人深愛的濁水米,還有從以前到現代人所使用的煮米器具,讓我知道煮米用具的演變史,另外還有關於米的製品,有米的洗髮精和米製成的飲品,廣泛的影響亞洲人的生活,在參訪的過程中,除了學生們的熱情參與,還有專業的解說員幫我們長長知識,讓我對米的認真又加深了一些,米還有分顏色,一般看到的多半是黃白色的,但經過人類的改良,培養出了紫米,還有營養豐富的黑米,可說是為生活多添加一點健康, 對於臺灣來說,優良的地理位置,位於副熱帶與熱帶的中間,生產出的到稻米肯定多樣且好吃。

蔡承恩:這次採訪讓我更認識各國稻米的種類與米食文化,從一顆小小的米粒經過育苗、插秧、除草、施肥,才能變成米粒,因各國有不同氣候,而有不同顏色的稻米,但大部分以淡黃色、紫色為主,所以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加工食品,而我們這次參觀的穀堡是使用較近的濁水溪所灌溉的稻米工廠,因位處於副熱帶氣候,水源充足,而種出優質的稻米。我們上了二樓,講解員替我們說明濁水米的各種加工食品,像是米麩、米捲、米餅乾...等等,甚至還研發出了米奶茶新型產品,讓我覺得到米不僅只是米飯而已,反而是一種十分萬用的食品加工原料然後看見有關稻米的一些資料,其中我看到一則,最印象深刻,像是早期農民沒有彈簧床,就使用稻草堆砌成長方形,鋪上一張布,這樣不但簡單,睡起來也不會感覺悶熱,甚至還有淡淡的稻米香。而現代比較多是用來施肥,將稻草鋪在土地上,不但防曬,還能將雨水的PH值提高,對幼苗的根部是有幫助的,這樣可以廢物再利用,又不會傷害大自然,是個和平的循環。

柯佳伶:這次去台灣穀堡參訪有很多收穫,認識很多種米,而館中的稻米文化及知識,真是新奇又有趣。當我一走進大廳,彷彿看到了「天下糧倉」,在此蒐集了形形色色的稻米樣品,展示成一面高牆,真的是很壯觀,當我遠看時還發現了亮點,牆上還隱藏著"米"和"RICE LIFE"兩個大字呢!在其中還有屋中屋展間,很像小聚落,在這一間間小木屋中穿梭,發現有很多稻米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和各種知識,有一區是用寶特瓶裝飾的,這裡是在介紹"無洗米",煮飯不用洗米,既省時又省水!透過落地窗,讓遊客清楚的看見很多巨大儲米糟,科技化的分裝廠,經典十足的工業風。走完一圈真的對稻米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真的覺得這趟參訪之旅很有意義!離開前我們來到特產區,這裡有各種米產品和小零嘴,我還喝了好幾杯米咖啡,真的頗有特色!

劉芫旻:非常開心能有機會來台灣穀堡參訪,讓我對稻米從不太了解到有點清楚,從最開始的播種、採收到挑選包裝,原本以為是簡單的工作,但實際了解後發現有許多細節,本來也以為米的品種只有常見的那幾種而已,可當我看到那一大片米牆後,真的讓我太震撼了,原來全世界不只白米,還有黑米紫米等等,也認識到了品種改良,像之前的人都是吃口感不好的在來米,但日本人來台後,將在來米改良成口感濕潤的蓬萊米,真的是太感謝這個改良技術了!另外還介紹了煮米的器具和如何洗米,才知道要煮出一碗好吃的白米,背後隱藏了許多訣竅,但最要感謝的是那些辛苦耕種的農夫,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無法享受到眼前的一切,真的是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