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疊紀


槽齒龍

槽齒龍

基本介紹
槽齒龍被分類於原蜥腳下目是種草食性恐龍,生存於晚三疊紀世瑞提階, 化石大部分發現於南英格蘭與威爾斯的三疊紀地層,這個時期的地球氣候較為溫暖、乾燥。
特徵
槽齒龍平均身長為1.2公尺,高度約30公分,體重為30公斤擁有小型頭部、大型拇指尖爪、 修長的後肢、長頸部、前肢比後肢短、長尾巴前掌有五個手指,後腳掌有五個腳趾,為二足恐龍。
發現歷史
Stutchbury在1836年所命名,槽齒龍是第四個被命名的恐龍


腔骨龍

腔骨龍

基本介紹
腔骨龍又名異形龍,腔骨龍被分類於蜥臀目是種肉食性恐龍,第一次出現於三疊紀晚期的諾利階
特徵
腔骨龍是輕盈的恐龍,約有2-3米長,臀部高於1米高頭部具有著大型洞孔, 可幫助減輕頭顱骨的重量,而洞孔間的狹窄骨頭可以保持頭顱骨的結構完整性。長頸部則呈S形
發現歷史
業餘化石搜集者David Baldwin發現腔骨龍的第一個化石牠的屬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空心及形態, 是取自牠那空心的四肢骨頭腔骨龍是已知最早的恐龍之一。


板龍

板龍

基本介紹
板龍被分類於蜥臀目,是種植食性恐龍,生存於三疊紀諾利階到瑞提階的歐洲,已知最大的三疊紀恐龍之一,三疊紀最大的陸生動物之一
特徵
板龍身長可達6到10公尺,體重估計有7頓,板龍的體型比其他類似動物還要強壯,擁有長頸部,由9個頸椎所構成,身體結實而呈梨狀, 尾巴由至少14個尾椎所構成,可作為長頸部與前部身體的平衡工具
發現歷史
物理學家Johann Friedrich Engelhardt在德國紐倫堡附近發現了一些脊椎與腿部骨頭,三年後,德國古生物學家Christian Erich Hermann von Meyer, 根據這些化石建立了新屬屬名在希臘文的意思是「平坦表面的蜥蜴」,意指牠們的平坦骨頭種名是以發現者恩格爾哈特為名。


里約龍

里約龍

基本介紹
里約龍被分類於蜥臀目,是種植食性恐龍,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的南美洲,是早期的最大型原蜥腳類恐龍
特徵
里約龍身長約6公尺擁有重型身體、龐大結實的腿、以及長頸部與長尾巴,以原蜥腳類的標本而言,里奧哈龍的腿骨大、密度高, 薦椎有4節,脊椎骨中空,可減輕重量,前後肢長度相近,顯示牠們應為四足步態
發現歷史
José Bonaparte所發現、命名


黑瑞龍

黑瑞龍

基本介紹
學名意思為「黑瑞的蜥蜴」,名稱來自偶然在安地斯山上發現牠的農夫黑瑞。在三疊紀晚期肉食性恐龍非常少,這個時期主要的獵食者包括體型大、類似鱷魚的動物, 黑瑞龍因具有較長的後肢,能夠直立,手部有爪可以抓緊獵物,因此比競爭對手更佔優勢,於是獸腳類恐龍成為陸地上最優勢的掠食者長達一億五千萬年以上。
特徵
體型中等、牙齒銳利、手上各長著三支彎爪的指頭。
發現歷史
黑瑞龍是已知最古老的恐龍之一,由骨骼的來看,牠的腿骨和腳骨具有「老式」的特徵,使得科學家相信牠比任何一種鳥盤目和龍盤目的恐龍來的原始。

@ with CLV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