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面 專題報告 地圖導覽 中英切換


前言

就屏東而言,眷可以分成空軍、陸軍及後備三種不同部隊。

空軍

空軍眷村的分布在屏東有崇德新村、慈恩六村、慈恩十二村、復興新城、厚生里眷村、大鵬七村、凌雲三村、崇禮新村、崇道新村、崇仁新村、明德新村及崇武新村。

這些眷村都在屏東空軍基地周圍,而且有些都是直接接管日軍遺留下來的日式房舍,例如:勝利新村、憲光十村。

眷村內的故事牆

復興老兵文化園區

與勝利新村的合照

大鵬新村

座落地點:屏東縣大屯溪的溪口,位於東港鎮空軍參謀大學及幼年學校附近。
興建時間:民國四十年間。
組成人口:以空軍及其眷屬為主。

歷史發展:大鵬新村屬空軍眷村,民國 40 年間,當時僅有四排房屋,每排 10 戶,每戶大概約 10 幾坪而已,提供有眷無舍士官、兵申請居住(後由空軍幼校內搬遷出來40幾戶及散戶10戶),至此全村曾建蓋至100餘戶。

陸軍

陸軍眷村的分布在屏東歸來信國社區、信國(一村)、定遠(二村)、成功(三村)、實踐八村、大同新村。我們選擇大武營崇大新村撰寫,因其拆遷改建過,且現今可自由買賣,與其他眷村明顯不同。

在鐵橋邊的哨站

阿猴故事文化館

在眷村內的彩繪牆

崇大新村

座落地點:高屏大橋進入屏東市區的門面,北臨建國路,西臨大武路,東為崇大新村,整個基地面積達 23.65 公頃。
興建時間:民國43年名為大武町,民國47年分為崇武里、崇大里,民國89 年7月拆除,民國94 年完工。
組成人口:陸軍空降司令及其眷屬。

歷史發展:民國33年抗戰末期,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因軍事所需在雲南昆明籌建「傘兵第一團」,之後與青年軍207師併編為「陸軍突擊總隊」。 民國38年撤退來台,分於在屏東、龍潭基地整訓。 民國47年復奉命南遷且駐兵於屏東大武營,並擔任三民、虎賁、雄風等特定傘訊任務。

後備眷村

後備眷村在屏東有東港眷舍、慈德五村及白沙新村,我們選擇東港眷村撰寫。它與其他眷村的不同點在於,它是自費整建的特例。

大鵬社區-牌柱

大鵬社區-辦公室

改變後的崇大新村











東港眷舍

座落地點:屏東縣東港鎮朝安里新生三路
興建時間:民國51年
組成人口:後備軍眷
原名:仁愛新村

歷史發展:在民國 51 年建於國有財產局的海埔新生地,起初由10戶眷民組成。當時生活機能便利,但後來因遭水患且房舍老舊等問題,已在民國 77 年自費整建,墊高地基改為透天厝。然而在整修初期,軍方僅補助20萬,但是整建費大約180-250萬,且國防部曾答應讓眷民可以永久定居,村民才選擇自費修建。不料在眷村改建條例通過,國防部卻要東港眷舍遷村至東港共和新村。

東港眷村-大門牌柱

國旗飄揚的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