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特色
 
     
 
   

 

  陀螺,是在許多考古遺跡裏最古老的、可被鑑定的玩具之一。自古以來,陀螺也時常被當做賭博與預言的工具之一。有些桌上角色扮演遊戲仍舊用陀螺來製造亂數。使用同樣的道理,也可以使圖釘旋轉。(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台語俗稱「干樂」的陀螺,自古即是台灣一種木製鐘形能在地上轉動的流行童玩,也是早期大溪人最喜愛的玩具。大溪和平老街曾是台灣木器童玩重鎮,當地人幾乎從小到大都會打陀螺 。

  大溪區公所於2002年時,首先以「玩陀螺」為主題,舉辦大溪陀螺爭霸賽,除了表演陀螺的玩法,還有親子「彩繪陀螺」活動,並推出陀螺主題館。而美華國小的小朋友與一代陀螺王俱樂部成員,藉此向各界大顯身手,展現精湛的陀螺技藝,讓大溪「台灣陀螺城」的名號,不脛而走,也因而衍生了2003年10月第一屆的「大溪陀螺節」的開辦,也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的升級,重現大溪文化的新契機。(資料來源:台灣節慶網)

  大溪在大約15年前成立了陀螺協會,在每年的中秋節舉辦比賽,而這項競賽在第三年舉辦時漸漸出現沒落之情,沒有人參加比賽,只剩下6位年齡加起來400多歲的會員,有許多有心人士看到此景象,任為這項傳統技藝不應該消失,而是要繼續保有及傳承。

  大溪區公所於2002年時,首先以「玩陀螺」為主題,舉辦大溪陀螺爭霸賽,除了表演陀螺的玩法,還有親子「彩繪陀螺」活動,並推出陀螺主題館。

  民國92年,第一屆大溪陀螺節誕生了,設定為男子組、女子組、青少年組及大陀螺組四組分開比賽,比賽以陀螺旋轉的時間計算成績,審查的方式非常辛苦,評審都要趴在地上觀察陀螺旋轉的情形。

  而在今日,我們仍然可以看見大溪中正公園有許多孩子向厲害的陀螺玩家學習如何轉得快?轉得久?轉得穩?當然,如果你想試試,當地人都非常願意現場教學,也可以去挑戰極限-大陀螺,一同在這文化傳承之地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