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793年(乾隆58年),李騰芳祖父李先抓於月眉頂厝底建家宅 1856年(咸豐06年),李騰芳中秀才 1859年(咸豐09年),李騰芳捐貢生(明經匾) 1860年(咸豐10年),始建李騰芳宅 1860年(同治元年),立肇慶堂匾及作宅內書法,字畫 1864年(同治03年),李騰芳宅落成(大夫第匾) 1865年(同治04年),李騰芳中舉(文魁匾) 1926年(昭和元年),芝蘭堂落成,位於合院之左側,現已傾頹 1931年(約昭和06年),翻修廳堂與廂房屋頂 1951年(約民國40年),翻修門廳與左右護龍屋頂,重建左右護龍之山牆。 1959年(民國48年),葛樂禮颱風造成右側護龍與西北角之外的三個銃櫃毀損 1966年(民國55年),將內埕與外庭改鋪為P.C 1985年(民國74年),由內政部公告為台閩地區國定第二級古蹟 1987年(民國76年),桃園縣政府委託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歷史與理論研究室 完成《桃園縣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宅修復研究》報告 1992年(民國81年),委託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進行修護工程設計監造。 1995年(民國84年),規劃修復古宅原貌 1997年(民國86年),修護工程開工 2004年(民國93年),修護工程完工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李騰芳中舉人,是當年地方上的盛事,也促成了大溪的更改地名。大溪,最早的地名為 「大姑陷」(TAKOHAM),是由當地平埔族人對大漢溪稱呼的音譯而來。
後來,漢人移民以「陷」 字不吉祥,將地名改為「大姑坎」。同治五年(1866年),地方為了慶祝李騰芳考中舉人, 於是將「大姑坎」更名為「大科崁」。後來,劉銘傳主政時代,在大溪設置撫墾總局,積極開發山地, 於是將「科」字多加一個「山」字,改名為「大嵙崁」。至於「大溪」之名,則是日據時代才更改的。 (資料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