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觸新火花─科學關懷弱勢 資源帶入偏鄉

特殊生科學教育

「用一些隨手可得的物件,去創造科學」是科教魔術師——梅期光老師的座右銘之一。為了宣揚理念,於是協助國科會展開一連串的科普列車下鄉計畫,由梅老師領航出發,開往偏鄉小學校並協助一些特殊生,帶領他們跳脫到新視野,不再只是拿著書本寫題目背公式,而是用實作帶領學生了解科學的正確精神,並帶動學習的慾望,充分發揮想像力、觀察力,以多元的形式扎根到各校園。

唐氏兒童的視線

「特殊生」常定義為需要被關照的弱勢,但卻未必被視為是重要的一群人。梅期光老師曾為唐氏症、智障等特殊兒童做科學教育。一次,演示的是色盤陀螺,色盤上有三原光-紅、綠、藍,在快速旋轉下,會看見混色後的結果。實驗進行時,有個患有唐氏症的學生大聲說:「有綠色耶!」梅老師感到很納悶,為何他會看到綠色而不是混色的結果?於是便請人從那位同學的角度拍了一張照片。結果,令人驚奇的,那確實為綠色。只是為何他能從如此高速旋轉的陀螺中,異於常人地看出一個清晰的顏色?因此梅老師猜想,特殊兒童跟正常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也許他們能觀察到正常人所無法察覺的事物。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沒有人的生命價值是可以被否認的。「特殊生」雖然先天有一些殘缺,卻也有著一般人比不上的天賦,但為甚麼我們有時候會帶著歧視的心去看他們呢?我想就是因為人常會排除異己吧?從不同於其他人的觀點切入觀察,用不流於世俗的眼光看世界,能窺探出科學不同的樣貌,我們不能因一個人的身體健康與否來評斷一個人看法的價值。

原住民的瑰寶

「你認為你們能在世上立足的特色是甚麼?」梅期光老師拋了個問題給臺下的原住民聽眾。有人說,是他們的舞蹈。梅老師說國際上有很多受歡迎的舞蹈,可以不需要你們;有人說,是他們的文化。梅老師說大家都有文化,甚至比你們還豐富……一連被否決了好幾個答案,各個原住民都低下了頭。梅老師說:那就是他們在原野上奔馳的純樸,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智慧,與現代都市人不同的思考模式與較優的實際操作能力。這些天賦的瑰寶,是讓他們能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本領。

開啟希望的列車

最近四年,梅老師協助國科會進行「科學補給站-科普教育列車」的活動,開啟希望的列車,於校園播放影片或進行現場教學,帶領大家飛進無垠的實作天空,讓梅老師主張的教育理念得以萌芽、成長。梅老師曾造訪新北市樟樹國小、 新北市九份國小、 桃園縣外社國小,及台中市旭光國小等,讓各地的學生們也能夠親自體驗動手玩科學的樂趣。實作作品所需要用到的材料全部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而製作出的實作,操作的方式有些易如反掌,有些則沒那麼容易,但很方便的從中去觀察,讓困難的原理也能夠用簡單的方式去呈現。 然而在所有實作當中,最著名也最吸引大朋友、小朋友的,就是會跳舞的機械蟲(建議加圖片說明),此外還有結合原民文化的電土炮,和觀測地殼、龍捲風原理的簡單實作,每一種都讓大家玩得不亦樂乎、愛不釋手。 

教育24年,發現新世界

「不想再走死板板的教育,我跳脫出來,用這種方式跟學生溝通。」為什麼梅老師不願意只安安穩穩的進行教學到退休而是提早退休去偏鄉進行教學?偏鄉位置偏遠、人口稀少、往往師質差且不足,而設施也不夠齊全。以致偏鄉的學生,對科學教材的接觸是少之又少。他想透過到偏鄉教學把更多的學習機會帶給偏鄉學生們。「科學的角度必須從小栽培、從小養成,不然長大了,我們根本沒有機會再去接觸。」梅老師也更期盼我們能培養從科學角度細心發掘生活細節的習慣,而非只侷限於學習課本中的知識。

科普種子至偏鄕

偏鄉的孩子們從來沒有接觸過耐人尋味的科學實作,孩子十分熱情地參與實作課程。「其實偏鄉的孩子們都相當的聰明,對於科學教育並非完全沒有興趣,只是因為 資源的缺乏,使得他們沒有機會去接觸而已」,梅老師與一些志工們一起為偏鄉小學的孩子們投入更多科教的資源,為台灣縮短科學教育的城鄉差距付出。

「隔代教養 &現代教養」

 「隔代教養不好嗎?我倒覺得很好,因為隔代祖父母懂得如何運用生活的智慧。」梅老師以自身經驗表達看法。隔代教養通常牽涉到父母的婚姻,以及經濟來源與生活環境等相關的因素影響,不得已才將孩子交給祖父母,但事實上卻也讓孩子遠離城市的喧嘩,學習到祖父母的智慧與生活經驗。梅老師說:「不要小看老祖宗的智慧,它會帶領你進入不同的世界。」雖然在物質上會有些缺憾,但是受到如此教育的小孩都比較成熟、獨立,他們樂觀進取,懂得把學到的運用在生活上,是生長在都市裡學不到的體驗。反觀,現代的小孩,整天都被關在小小的房間裡,就像被囚禁在籠子裡的小鳥,被滿屋子的書籍與知識壓得喘不過氣,每天的生活,不是去上學就 是去補習班、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電腦,不但思想變的狹隘,更無法變通,生活中也較乏味,沒有樂趣。

「偏鄉與城市,學生大不同?」

同樣的教材,在城市與偏鄉,學生反應差異卻很大。」梅老師說。大多數城市的學生,因為家庭因素與學校教育的關係,導致在提出問題時,都會有疑慮、害怕與擔心,怕自己的問題是蠢問題,這些戰勝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變得無法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就連同想說的話也不敢表達。相反的,偏鄉的學生,較無拘無束、樂觀活潑。因為設施不足的問題,使得他們對於沒看過的東西充滿好奇,為了想了解,所以會一直不斷地提出問題。明明是同樣的教學素材,卻有如此兩種迥異的反應? 但是,一旦有都市小孩提出問題,那些問題都是具有深度,有思考過的,不像偏鄉小孩,那樣的直言不諱,不經思考便脫口而出。究竟是師質好、設備足的城市學生來得好?還是師質差,樣樣缺,但思想直接的偏鄉學生好呢?

圖片出處: 彩色光碟陀螺:未來少年-彩色光碟陀螺
梅老師教學實況:中時電子報:教具隨手做 梅期光下鄉教科學
隔代教養:香港聖公會-知心話-隔代教養
城鄉差距:網路部落格文章:城鄉差距何日了?
科普列車:「科學補給讚」科普教育列車前進校園--寓教
原住民:【台灣風味原住民】★阿美族 Am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