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土角厝
現在~新大樓

(圖片來源:實小孩實地拍攝手繪)

拜訪楓樹社區的這段期間,我們經歷夏天、秋天,來到了冬天。看見稻田從綠油油的一片,變成黃澄澄的稻穗,結實纍纍的低著頭。我們也參與了瘋稲香的收割活動,看見社區的居民在收割後的田裡灑上綠肥,長成一片五顏六色的波斯菊、金光閃閃的油菜花田,居民將可食用的葉子採下煮來吃,其他的部分等春天來臨時,就變成一堆又一堆的春泥,繼續提供這片土地充實的養分。

這個過程就像現在我們看見的楓樹社區,風霜侵蝕過的土埆厝旁邊,矗立著新穎堅固的新大樓;市政府準備動工的景觀橋旁邊,張貼著居民不忍老楓樹被移植的告示;櫥窗整潔的超級市場,和被老榕樹氣根覆蓋的誠實商店柑仔店並存在同一個社區;一桶桶的黑心油蛻變成一塊塊潔白的環保皂。這,就是現在的楓樹社區。我們透過訪問江老師與社區志工,知道了在居民心目中,現在楓樹社區的樣子,以下是我們的採訪記錄整理:

Q1:您們覺得十幾年來楓樹社區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A1:建設公司一直蓋房子、興建新社區,造成部分古厝的拆除,而且新建築的形式也已經大大改電了楓樹古道的景觀風貌。楓樹社區活動的發展,一直努力保存著過去傳統農村的特色,許多教授啊、文史工作者也相當重視保存的工作。這個部分還是得有賴政府和相關的土地權利人的規劃和溝通。另外,社區人口漸漸老化,年輕人都外出到工廠工作了,我們最怕的就是年輕人漸漸忘記他們是被爸爸媽媽用一顆一顆稻米餵大的,也忘了麻芛是我們社區最大的特產,所以現在我們正積極的想辦法,將這些傳統用現代的包裝努力留下來

Q2: 社區內還看得到農田的影子,耕種還是居民主要的工作嗎?

A2:(江鳳英老師)像你們看到的楓香公園前面的那塊稻田,就是我公公堅持留下來的,這些地每一坪的價格建商已經喊到幾十萬,他還是不願意賣,原因就是他想讓子孫們回家的時候,可以很容易的就親近稻田、親近土地,過年前他們幾個堂兄弟姐妹還相約一起在田裡烘窯呢!但是土地已經一塊一塊被買走了,原因是有些老人家已經老得沒辦法種田,加上這幾年飲食多元化,稻米的需求越來越少,稻田耕作的經濟收益很低,年輕人已經不願意留在社區從事耕種

Q3:可以說一說你們對古厝保存和新建案的想法嗎?

A3:看到古厝一間一間的消失,我們當然覺得很可惜啊!兩三年前,有百年歷史的陳家古厝還是被建商買走了,現在變成漂亮的新房子,但是我們有立了一張牌子說明來龍去脈,好讓人們還記得曾經的歷史。說真的,傳統建築的生活設施較差,防災功能也沒有現代設備好,原本的楓樹聚落生活機能不足,年輕一代大部分想居住於規畫完整的現代社區。政府在都市更新的同時如果可以對老建築的整建與維護給予一些具體的措施或獎勵,傳統建築就不會凋零得這麼快了

Q4:從剛才的回答中可以知道傳統的保存很不容易,可是新的建案、新的商店越來越多,媒體報導楓樹社區是社區改造的先驅,您們用了哪些方式保存心目中的「傳統」?

A4:傳統分成兩種:看得到的傳統,例如古厝、田寮農莊裡保存的老農具;看不見的傳統就是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所以 ,我們努力的辦活動啊!例如:11月底你們來參加的割稻體驗,就是我們和南屯區農會合辦的;還有,我們在環保站辦理製作環保皂的課程,號召社區裡的志工一起幫忙,志工裡還有新住民婦女呢!之前新聞報導的黑心油,我們都鼓勵民眾拿來這裡回收,製作成環保皂,黑心油變成香香的肥皂,多好啊!另外,已經經營十年的誠實商店雖然過去一直虧損,但是靠著大家的力量今年終於轉虧為盈,我認為這就是善良和正向的不斷發酵的力量

 

訪談最後,歸納江老師和志工阿姨們的想法,她們期待居民和政府的力量可以讓社區變得更好,包括:

一、建立永許的田園農莊。例如播種、割稻的體驗活動能繼續辦理。

二、營造有人文氣息的社區空間。傳統建築代表著歷史,保存現有的農田生態,讓社區發展成環保生態社區,變成歷史文化和環境教育的重要素材。

三、保存楓樹古道。我們不要為了消化預算的造景橋,而不當移植原有的老楓樹,讓老楓樹沒辦法存活,那些都是每個家庭二十幾年的「家樹」回憶啊!

老樹、古厝、農田,它們身上有過去的歷史痕跡,和先人們一步一腳印的回憶。誠實商店裡的環保肥皂、志工們研發的有機液肥、麻芛牛軋糖、麻芛冰棒、麻芛馬卡龍...這些舊味道,用現代的新技術搖身一變成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創特產,讓社區的「楓華」再現, 濃濃的人情味繼續飄香。

(2014.02.12八個實小孩採訪記錄整理)

 

(以上二圖摘錄自江鳳英老師提供之<<臺中市楓樹里地區社區聚落紋理再造與都市計畫永續發展規劃研究案成果報告書>>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