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  銅管樂器家族  小號 (Trumpet)

小號圖片

歷史起源西元前 2 世紀:埃及出現最原始型小號,其燦爛的音色,通常都與華麗壯觀的儀式典禮、皇室貴族結合在一起。
1400 年:法老的貢禮清單中,記載著 40 支鑲有寶石的金製喇叭。
1352 年:古埃及法老王陵墓中,發掘到一個銀製喇叭。
1000 年:而在丹麥煤田中,挖掘到一個銅製喇叭。
上古~9 世紀:已開始使用金屬製小號,其象徵勝利、凱旋、威武、莊嚴。所以,其頗受貴族社會所喜愛;甚至於每一位貴族,都有代表其身分不同的喇叭訊號曲。
14 世紀:自然小號的型態,一個平面圓柱型的口沒有任何邊洞、變音管、伸縮管和活門。所謂「自然」是因為管身沒有活塞或音孔改變音高,完全靠吹奏者的嘴型變化吹出不同的聲音。由於早期有這種限制,多半只用於軍隊或慶典中。
17 世紀末:常用在歌劇、清唱劇,當作軍隊的背景音樂或勝利的歡呼。為了演奏高音域,全音階形式的泛音開始發展。
18 世紀:自然小號的最高峰。產生許多克服小號音域限制的辦法,如:巴哈時代變音管-增加管的長度,也就是在吹嘴與管身之間加入「變音管」,增加管長以降低音高。

扮演之角色小號適用於各種不同的音樂,從典禮儀式的短曲到古典音樂、爵士樂及流行音樂都聽得到。小號的音色變化多端,在管樂合奏中常有獨自表現的機會。尤其它寬廣的音域在流行音樂,特別是爵士樂中,最有發揮的空間。和鼓一起使用時,乃起源於行伍,常見於巴哈、韓德爾和海頓的作品中。19 世紀初,活塞的使用未普及之前,小號和法國號在管絃樂作品中,還是限制在軍號所能吹出的泛音上,如:貝多芬《李奧諾拉第三號》序曲的結尾。小號的部分限於像這樣簡單的主題,或是限於長音和節奏音型。即使貝多芬《合唱》交響曲末樂章的著名主題也是簡單到小號和法國號可以加入。絃樂作品中,還是限制在軍號所能吹出的泛號適用於各種不同的音樂,從典禮儀式的短曲到古典音樂、爵士樂及流行音樂都聽到。結尾。小號的部題也是簡單到小號和法國號。

吹 法嘴唇貼近號嘴,震動嘴唇並帶動管身內之空氣震動而發聲。演奏者可以通過控制嘴唇、呼氣量來改變音調、音量及音色。

管弦樂團管弦樂團中,最常見的是小號譜為 C 調,因此小號手需轉用 C 調小號或使用其他調的小號然後轉調;而 C 調的小號管身較短,吹出的音色較亮。

著名樂曲
巴赫《BWV 1068 — 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for oboes, trumpets, timpani, strings and continuo》
巴赫《BWV 1069 — Orchestral Suite No. 4 in D major for oboes, basson, trumpets, timpani, strings and continuo》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