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搬運較不方便,必須就地提煉。焗腦工人必須跟著樟樹的開採往深山裡移動,生活相當簡樸艱難,而且這些開採樟樹的地方常常是原住民的獵場或是居住地,衝突不斷,也會有生命危險,必須靠隘勇(駐守的軍隊,常常是私兵)的保護。清朝的腦丁大部份是單身漢,日據時期的腦丁多半是家庭式生產,也有很多客家人就在當地落地生根,形成南庄、北埔這類客家人聚集的沿山鄉街,國姓地區也有很多客家人是這樣來的。

因為焗腦是國防工業,日據時期,經過腦丁(焗腦工人)考試,拿到腦丁牌的人可以不用當兵,待遇也比一般的農人好。東華樟腦廠負責人吳騰金先生說,日本政府獎勵樟腦生產,當時年輕人除接受徵召外,可以選擇當腦丁,戰爭期間,豬肉是配給的,一戶一周配一兩豬肉,做樟腦一天就有一兩豬肉,還有水電半價補貼。腦丁的考試考的是辨識樟樹的能力,男生和女生都可以擔任腦丁。
參考資料:百工通鑑~焗樟腦
臺中縣東勢巧聖仙師廟/焗腦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