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飲食文化辭典>>中「滷」的意義是指:「將原料放入滷汁鍋中加熱煮熟,以增加食物的香味和色澤的烹製方法。多用於烹製雞、鴨、鵝、兔、蛋、豬肉、豬雜、牛肉、牛雜等原料。滷製時,先將刮、剝、洗、燙好的原料投入滷汁中,用旺火燒開,再用微火滷至原料軟爛即成。滷菜製好後,有的隨即撈出,待涼後在其表面抹上香油,以防止表皮發硬和乾縮變色,有的則須浸在滷汁中,隨用隨取,保持菜餚的香嫩。」

       <<中國飲食大辭典>>中則指出「『滷』是一種烹調技法,把主料放入對好的滷汁中煮至熟,冷後食用。多用於動物類原料的烹製。需經出水或煮至半熟後入滷鍋,用旺火燒開,移小火慢煮至熟軟入味,分白滷和紅滷兩種。」

       <<粵菜烹調技法>>則指出,滷味是粵菜的特色菜餚之一。所謂「滷」是指經加工處理後的大塊或整體食材,放入滷水中加熱滷水味滲入食材內部,且熟透而成菜的烹調方法。用滷水製作所得的菜餚常具有色澤美觀、味甘香、質鮮嫰軟滑等特點。滷法用途廣泛,雞、鴨、鵝、豬、牛和羊及其內臟,以及禽蛋和豆製品等食材都可用滷法進行烹製。

       綜合上述,「滷」就是是指加工的材料經調製的滷水以慢火煮熟成菜的烹調方法。因為滷汁的香味,所以的菜餚具有滋味醇厚、熟香軟稔的特色。另有一種清滷(又稱鹽水、白滷),一般現用現配,如製作「鹽水蝦」、「鹽水雞」等菜餚,即材料洗淨,燙後再放入清水中,加蔥段、薑片、紹興酒、鹽、八角(有的還要加花椒粒)材料煮熟後,利用原湯使材料浸泡至涼成菜。

       而現在市場上常見適合滷製的食物很多,包括肉類、海鮮、內臟、耐煮的蔬菜和豆製品,滷起來都有不同獨特風味,因此隨著時代演進,滷味製作方法也越來越進步,衍生出更多元的滷法,如燒煮滷、浸泡滷、油燜滷、炸滷、燙煮滷。

TOP


(參考資料:整理自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滷包製作秘笈、 台灣的滷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