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介紹 團隊介紹

● 您現在所在位置:首頁 > 回饋家鄉 >創建香雨書院

地目變更、尋找建築師 、藝術家參與規劃
 
策辦重要活動
成立基金會
策辦地方文化館
創建香雨書院
策編出版品

 

 

  民國九十一年起,林金悔先生緊鑼密鼓為家鄉籌建香雨齋書院、鹽分地帶文化館,從最麻煩的地目變更,到「求人難難於上青天」的募集建館經費,以及和建築師、營造廠的痛苦互動,加上三天三夜獨自趕寫兩千張動土典禮請柬的拚命三郎性格,林金悔先生豈止惡夢不斷,他簡直差一點也把命送掉了。
林金悔先生替家鄉從事文化工作已有二十年歷史,一向仰賴專業志工,即使從公職退休後,亦復如此,林金悔先生長久依賴專業志工幫忙,志工工作到多晚,林金悔先生就陪到多晚。這幾年,在策建香雨齋書院.鹽分地帶文化館過程中,他很幸運地碰到幾位真誠奉獻的專業人士如劉國滄先生是館舍造型的原創著,迄今未拿費用;李侑達鄉親,不拿庭園設計費,而且設計得讓同行和鄉

親讚不絕口 ;又如林振豐鄉親,捐了兩佰萬元,還不辭辛勞,義務承攬九十五年、九十六年的後續工程,讓基金會省了不少錢,也減少林金悔先生處在建築師和營造廠間轉不過來的痛苦。
  退休以後,承陳景容教授贈其大著《靜寂與哀愁》,書中陳教授表示若能在有生之年多做幾件壁畫,就「不虛此生」。為讓陳教授「不虛此生」,林金悔先生發心拿出退休金壹佰萬元補貼陳老師在香雨齋書院、鹽分地帶文化館製作壁畫,陳景容教授十萬火急地催促拍攝他要製作壁畫的空間,林金悔先生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很笨!從來沒拿過相機。可否緩幾天,再找人幫忙。」陳教授的急性子在藝壇很出名,居然把林金悔先生給逼出原形。其實,不僅林金悔先生沒拿過相機,從事藝文行政三十年,也不會布置展場,展場布置一向依賴藝術家或設計家。
  林金悔先生北上到國立歷史博物館履新,沈耀初先生已從新竹市遷往臺北新店居住,前往請安比以往更加方便。有一天代表館方取件,老人家拉著林金悔先生看他所畫過的萱草花,以及為畫作試寫的落款各數張,沈老說:「為著貴館參仟元潤筆費,畫了這麼多張,才挑出這一張最滿意的作品供貴館展覽及典藏,典藏作品的落款,你看我試寫幾張?」不因酬勞少而降低工作的嚴謹態度。沈老一席話,聞之動容!
  在香雨書院建立完成後,這座白色的現代建築已成為北門區的重要地標。在地雕塑家楊明忠說:「像田野中有一臺鋼琴,多美妙啊!」在地畫家顏頂生稱讚說:「很有美術館的氣派!」曾在美國波士頓從事建築規劃的柯明賢教授推崇香雨

化館造型夠格刊登在建築雜誌封面。其他從臺灣及歐美各地來訪的美術家都一致地肯定建築造型和庭園規劃。談到庭園規劃,鄉親更是讚不絕口。農會祕書退休的林武男鄉親三不五時就說:「庭園美極了!帥呆了!」鄉親和外地遊客已使香雨書院.鹽分地帶文化館成為值得進來漫步觀賞的公共場所。   曾吸引臺北八位藝術家進駐園區十五天,探討自我,體驗和大都會全然不同的生活型態和價值觀。且曾策辦「經典作家陳冠學返鄉特展」吸引全臺各地粉絲來觀展,陳冠學先生的著作義賣了近八百本。十月份某週日下午同時湧進二十幾個小朋友,其中一個小朋友像發現新樂園,興奮地說:「園區每一個角落都很好玩。」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就是香雨書院.鹽分地帶文化館的魅力。

漚汪人薪傳文化基金會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