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鐵文化轉型的方式

 

1.攝影展—國父紀念館

記手藝薪傳-逐漸消失的行業攝影展。「手藝薪傳-逐漸消失的行業攝影展」,民國八十八年六月間,應邀國立國父紀念館「認識鄉土文化系列特展」,在國父紀念館展畢後,巡迴台中、苗栗縣立文化中心展出,獲得觀眾很大的迴響,深感四十年來,醉心攝影藝術,沒有浪費時間。此次展覽共提出九十多項日常生活,最常見的傳統行業,有的已經消失,倖存的也在逐漸消失當中;如打鐵、打石錫、做雞籠、燒木炭、補皮鞋、挽臉、焊、編草蓆。

2.打鐵文物館—蘇澳的三剛打鐵造船鐵工廠

三剛鐵工廠創立於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也是南方澳現存歷史最久的鐵工廠,雖然已經在去年結束營運,但是也轉型成為文物館,一樓為展示機械工作母機,二樓為老相片展示區,三樓為地方藝文展覽室,四樓為南方澳港口景觀台。將過去的照片、史料以及器具保留下來,做為一種打鐵造船永久的紀錄。

 

3.打鎖等附屬行業—仁成鐵店

仁成鐵店老闆開創了附屬行業-打鎖,鐵店大多有附屬行業(以打鎖店、五金店為多),是目前打鐵店因應時代環境之下所做的轉型。希望將打鐵的技術運用在藝術創作上,讓打鐵的種類不再只是侷限於農具、刀具、或是建築用器具等,而是將打鐵注入藝術性,以鐵為素材,創作出藝術創作品,讓打鐵能有所轉型與期待。

4.環保藝術—以鐵生情-吳鼎信的柔鐵藝術

金門的吳鼎信用廢棄的材料賦予新的生命,從寶特瓶、玻璃瓶、漂流木、廢鐵、廢紙、廢磚……等,大多的廢棄物變成藝術品。在吳鼎信的鐵雕作品中,相像已經是表面事物,更重要是他運用人體的動作,讓靜止的鐵雕,產生一種時間感,譬如風中撐傘的人、合奏手勢的指揮家,都凝結瞬間的動作,在一種失衡的狀態,讓藝品在想像中產生連續性。

5. 包裝設計改頭換面-金門砲彈菜刀變身典藏工藝

台海間發生著名的「823砲戰」,近48萬顆的砲彈戰爭令人遺憾,但砲彈本身的鋼材,卻意外創造出金門菜刀的獨特生意。吳增棟、洪秀暖夫婦發現,金合利技術產品再好,沒有整體性的包裝,市場就只能那麼大,「如果只看功能,菜刀就只能切菜剁肉,可是有新包裝,刀子就可能變成能拿來送禮的工藝品。」洪秀暖女士也從來客中發現,國際觀光客變多,他們不只重產品,整體形象也相當重要。

洪秀暖女士改採絲布材質配上黑色為主體的書盒包裝,甚至還設計了同樣風格的T恤及圍裙工作服,再配上類似木刻字體的企業名稱。有了新的形象,吳增棟先生找到一位日本師傅,重新開發刀型,將過去方正的菜刀,增添流線的感覺,而吳增棟本身,也嘗試開發收藏刀的市場,推出了「823紀念刀」,另外刀面上有著彎曲線條的龍紋刀,則是從千層派不斷堆疊作法而來。夫婦倆希望金合利不只是金門的驕傲,更是台灣的驕傲。

6. 雕塑藝術展—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吳娟雕塑藝術展

吳娟小姐在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藝術中心舉辦「鐵焊柔情-吳娟雕塑藝術展」;將鐵雕藝術帶入生活中,依循著不同的角色與敏銳的感覺去創作。

專題簡報頁|專題作品網頁|網站地圖

打鐵達人小檔案 日日用歷史背景 店家商品與特色 延續手工打鐵情 問卷分析與訪談
關於打鐵二三事 日日用地理位置 王家打鐵企業經營 線上學習小天地 關於鐵器小尖兵
『手工』打鐵的困境 老行業沒落原因 台灣鐵文化轉型方式 國外鐵文化保存方式

他山之石-鐵匠課程

延續手工打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