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如何漂洋過海來到鹽水呢?老台灣的港口這麼多,又為何只有鹽水地區能將水仙花逐漸發揚光大且在地化呢?其實這段「仙花下鹽水」的歷史有些必然、也有些偶然,更有點「命運註定」,而真正的答案得從三百多年前說起…。
台灣的轉口貿易大港-鹽水港
鹽水曾是台灣重要的商港,在清代港口水道可直通大海,船隻(杉板頭船-單桅帆船)可航行島內各港之間,尤其是鹽水港離安平港不遠,透過安平港可與大陸從事商業貿易,因此,鹽水港曾號稱台灣第四大商港,商業鼎盛、商郊林立。
商郊贈禮-水仙花
因鹽水港的商郊先祖們多從福建來,且與大陸漳州地區多有生意往來。因此,接近過年時,漳州商人來鹽水做生意時,總會帶來大陸家鄉的水仙花球莖做為贈禮。久而久之,水仙花從商家的贈禮,搖身一變成了鹽水地區過年時節的應景花。許多家戶多會把水仙花裝盆擺放在神桌上,讓它的馨香和祥和之氣充滿住家,為新的一年帶來好兆頭。
當然,老台灣時期也有不少商港,如安平地區、北港地區都有水仙花的足跡,當地許多商家也會以水仙花當贈禮,並做為過年的應景花卉。只是後來逐漸沒落了。
台灣第一個花卉博覽會-護庇宮水仙花雕展
不過相較於老台灣的各港口,鹽水港的水仙花雕及展覽還是較具規模的。不但有許多人承襲漳州地區的水仙花雕技藝,花雕同好更利用元宵節互邀將作品集中在護庇宮展覽。因此,在清代,鹽水蜂炮與水仙花雕展,同是鹽水元宵節的兩大盛事。
花開花謝,水仙風華再現
鹽水地區和台灣各地的水仙花雕活動,都在日本佔領台灣的初期(約西元1896年)即遭到禁止。原因據說是因為宗教的緣故。
台灣光復後百廢待舉,水仙花雕也有了風華再現的契機,可惜僅有台南、北港及鹽水地區有零星發展,只是手藝技巧及雕刻工具不如過去。不過,可喜的是鹽水地區有些年輕人(如陳進明、顏豐益等)早在二、三十年前即投入水仙花雕的研究,他們鍥而不捨的實驗、交流討論,終於在民國九十年代開花結果。現在,他們不但組織了水仙花雕團隊,並且在社區、學校中努力推廣水仙花雕技藝,讓鹽水水仙花的風華得以再現,成為目前台灣水仙花雕的重鎮。
鹽水橋南、武廟水仙花盛開
在二、三十年前鹽水地區迷上了水仙花雕的年輕人(陳進明、顏豐益等),在當時,他們對水仙花雕的認識其實不多,尤其在雕刻技巧方面僅有殘存的記憶(老一輩簡單的技法)。起初,他們的水仙花雕起步僅能從自我摸索開始,因此在剛始的十幾二十年中,成果非常有限,失敗率很高。直到民國八十年代的一個偶然的機會中,陳進明先生在漳州購得了一本水仙花雕專書「水仙藝術雕刻與水養技術」之後,他們以此書所列技法為範本,再加上自己的創意,終於突破瓶頸。無論是水仙花雕技法、選球造型、雕刻工具、水養技巧水準皆大大提昇。
有了成熟的技術,鹽水地區的水仙花雕同好也更進一步的互相交換心得、交流作品,並且在橋南社區發展協會林火木理事長的邀請下,2003年起大家以橋南社區為推廣基地。每至歲末,大家便會齊聚一堂,舉辦交流研習會,並將作品彙整,每年固定在武廟展出。從此,鹽水水仙花再度盛開,每年的過年至元宵節這段時間,鹽水街上總會有散發著淡淡的水仙花香。同時,也讓鹽水元宵節除了蜂炮外,又再添盛事-件-水仙花藝展。
從此,鹽水蜂炮代代響連天,水仙年年開滿園。水仙千年的傳奇就由咱鹽水來傳承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