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居靈地:

筏灣人在還沒有遷到現址之前,居住在 Kapaiwana n, 在現在部落的左下方,靠近河邊的地方(即筏灣分駐所前面下方,七、八十公尺處的樹林裡),在那個時候,部落裡還沒有分區,所有的居民都住在一起,而且比現在的還多,生活過得很好。金長老回憶他聽來的故事:那時候,一粒米、一片甘藷或一片芋頭,就可以供一家人吃一頓了,由於 Ketilavan 家的人好奇, 想試著看一看,用較多的米煮飯,會變成怎樣?結果煮出滿屋都是飯。他們知道用多米煮飯就會吃不完,再改用一粒米煮,但已經不行了,一粒米不再能煮出很多的飯,變成和現在的米一樣,不但米變了,甘薯、芋頭也跟著變了質,於是需要很多的食物,來維持生活,人們必須辛苦的耕種很多的田,而田地不夠用了,大家就開始遷移,分散成 11 個小部落,這種生活一直維持到日本人來時為止。

而 11 個小部落,在日據時期,也因為山崩陸續遷移出去,而現在的涼山村,是因為民國 22 年( 1933 年),小部落 tucunu 一帶發生山崩,居民無法住下去,而遷移成立,目前到筏灣部落,所看到的石版屋部落,其實是包括四個小部落,以前是有區隔,但現在也分不太出來,因為石版屋大都已倒塌,能看出房子的並不很多。

我們共探訪了蔡叔叔、金 VuV u、 徐 VuVu 知道了上述情形,也知道了各小部落位址,及進入祖居靈地 Kapaiwanan 的通路,有羊腸小徑(原來居民進出的路)、筏木林道(開始伐木時所開闢的路)、溪谷獵徑(是通往下方溪谷或過河到射鹿),也謝謝徐 VuVu 以 78 歲高齡及蔡叔叔,帶我們深入祖居靈地 Kapaiwana n, 讓我們更了解祖先的過往歷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