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一路上帶小星子做這個專題的歷程,處處充滿感動。
早在去年五月底決定讓孩子再參加一次網界博覽會專題製作競賽的時候,老師們便已達成了協議,一定要讓他們深刻的體驗到整個專題製作的歷程,讓這份能力隨著他們完成小學課業,進軍國中,所以,我們跟孩子約法三章,要求他們一定要全心投入。古老師在孩子五升六的暑假將專題悄悄的放入了假期作業當中,更在新學期開學的第一週,就讓小星子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教育∼口頭報告他們為這個專題製作的事前功課,有心參加第二次專題製作的小星子們卯足全勁,而去年一年一步一腳印走過來的專題製作經驗,更讓這群孩子的表現亮麗,老師們好生得意,欣慰小五一年來的琢磨沒有白費。幾個月以來,有苦有笑,主題內容的搜尋及討論課程嚴厲的考驗著每一個小星子,也重重的刻劃在老師的心裡,我們面臨的是,討論時間不足的壓力;我們面臨的是,隊員被抽離去參加躲避球集訓的壓力;我們面臨的是,孩子可能因為無法承受而要退出團隊的壓力;我們只能告訴所有參與的小星子們:面對挑戰,迎向它,然後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慶幸這群堅強的孩子都能咬著牙苦撐過來,小星子們盡心盡力,一一完成了老師所給的非常任務,算是給了我們最大的鼓舞。
此外,單就專題本身,在與地方社區接觸的活動當中,最令我動容的應該是當黃總幹事提到龍潭鄉茶農在改善茶樹蟲害時,所致力推展的『生態觀』方法吧!茶農以「以蟲克蟲」的方式抑制蟲害,盡量不使用農藥去破壞生態,的確,生活在這土地上的一切有機體享有同樣的地位,並且可以共享資源,一直以來,人類站在利己主義的觀點下思考,人們視一切為理所當然,當然也從未察覺人對土地的義務是什麼?只是,有利可圖就用,影響到獲利便一腳踢開,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改變,我們需要有在生態意識上,對土地倫理的覺知,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將社會良知從發自人民內心擴展到土地,我們必須要了解的是土地金字塔的概念,土地是一個生物機制,沒有一樣動物或植物該因任何一個因素給踢除或搬移到土地的任何一方去,人們在使用這塊土地的同時,除了從經濟利害關係考量之外,是否也該站在倫理和美學的角度上看一看,土地倫理規範的發展是一個知性和感性的過程,當倫理的界限從個人擴展到群集時,倫理的知性內涵便會增加了,我們需要的是態度上的改變。黃總幹事刻意將茶農這種維護生態善的種子播進每個孩子的心房,期待我們未來的主人翁,擁抱這顆善的種子繼續使用這地球上的資源,一代傳一代,這就是「薪傳」。
透過資料探尋,透過與農會總幹事黃先生的解說、透過與三水茗園的申爺爺、申先生一家的互動、透過茶藝文化展時杜吉豐老師的傾囊相授、透過水保區解說員傅新麟先生的專業帶領,『照亮椪風茶』專題研究才得以成功,我們感謝在參訪活動中幫我們穿針引線的庭宇爸爸、敬宜媽媽,讓小星子們搖身ㄧ變,儼然成了茶的專家,相信孩子在這樣的學習課程當中,感受到的將不只是在知識上面的成長,更大的部分應該是對龍潭鄉這塊土地無限的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