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簡報頁  回首頁  

 

尪公其人生平

孤守睢陽無援

尪公信仰起源

黎民百姓

尪公信仰現況

集應廟名由來

興建整修未來

集應廟的獨特

參與社會公益

周邊景點介紹

石碑匾額

屋頂剪粘

廟內各部

對聯釋疑

廟宇慶典

訪集應廟顧問

廟公廟祖訪談

志工訪談記錄

許老師說尪公

問卷調查分析

小組成員介紹

訪談製作檢討

貢獻度一覽表

幕後花絮紀錄

專案進度報告

          「集應廟」廟名的由來

 
 

(一)「景美集應廟」為什麼特別冠上「景美」

表示我們文山區的集應廟不止一家

我們所知道的就是我們有景美集應廟、木柵集應廟、萬隆集應廟,

還有一個北投集應廟,(移民最早落腳的地方,後來景美這邊先有能力蓋廟)、

淡水坪頂集應廟、義山集應廟(張氏分支)

這些集應廟都不會只叫集應廟,都會冠上景美、木柵...這些地區名

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曾經是一起供奉,

主要的神明都是保儀尊王跟保儀大夫。

 

(二)為什麼廟名叫「集應」

從唐朝河南光州固始註1,高、張、林三個姓氏

本來都住在固始那邊,但是後來唐高宗,唐末的時候,黃巢之亂註2

局勢很亂,他們要往南遷,遷到福建。往南遷到福建對一個陌生的環境

要那麼長途的跋涉,他們就把保儀尊王張巡請出來,來隨身保佑他們

遷徙的過程中,他們有集體的感應到尪公的保佑,所以在福建

們就建立集應廟來供奉保儀尊王,意思就是集體的感應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又要遷徙,因為安溪地處貧瘠,生活非常困苦

所以他們要往台灣來尋找新的機會

要渡過黑水溝,一樣請保儀尊王來當他們的守護神

果然很厲害,一路平安抵達台灣,所以他們對保儀尊王的信仰非常虔誠

那剛剛講這個高、張、林他們三個姓氏都是共同行動,所以從河南光州固始

遷移到福建,再從福建遷移到台灣,都是整個一起來行動。

(資料來源:何文賢老師口述)

(三)牌匾左側的高同萃記敬獻(上圖):

景美高家之祭祀公業分為高同記高萃記兩個系統當時共同出資修建,所立之匾

 

 

 
 

-------------------------------------------------------------------------------------------------------------

註1.河南光州固始:即今所稱河洛中原地區,從唐代開始2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南下入閩地征蠻,其軍隊就

此定居閩地,第一次率軍者:陳元光即開漳聖王,第二次率軍征伐入閩建國為白馬三郎王審知1926年

,日據當局對台灣漢族祖籍地進行調查,台灣祖籍地為福建省者占人口總數的83.1%.  原籍為泉州、漳

州的,約占70%以上。故台灣人多稱自己為「河洛人」。(引用網址http://www.angelfire.com/ex2/tw/tw12.htm

註2.黃巢之亂:以黃巢為首之民變,唐末民變,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禍延

唐朝半壁江山,黃巢曾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時間長達十年,因此造成的死亡總計達830萬人,堪稱

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流寇。(引用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黃巢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