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集應廟」廟名的由來 |
||||||||||||||||||||||||||||||||||||
(一)「景美集應廟」為什麼特別冠上「景美」 : 表示我們文山區的集應廟不止一家 我們所知道的就是我們有景美集應廟、木柵集應廟、萬隆集應廟, 還有一個北投集應廟,(移民最早落腳的地方,後來景美這邊先有能力蓋廟)、 淡水坪頂集應廟、義山集應廟(張氏分支) 這些集應廟都不會只叫集應廟,都會冠上景美、木柵...這些地區名 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曾經是一起供奉, 主要的神明都是保儀尊王跟保儀大夫。
(二)為什麼廟名叫「集應」 從唐朝河南光州固始註1,高、張、林三個姓氏 本來都住在固始那邊,但是後來唐高宗,唐末的時候,黃巢之亂註2 局勢很亂,他們要往南遷,遷到福建。往南遷到福建對一個陌生的環境 要那麼長途的跋涉,他們就把保儀尊王張巡請出來,來隨身保佑他們 遷徙的過程中,他們有集體的感應到尪公的保佑,所以在福建 他們就建立集應廟來供奉保儀尊王,意思就是集體的感應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又要遷徙,因為安溪地處貧瘠,生活非常困苦 所以他們要往台灣來尋找新的機會 要渡過黑水溝,一樣請保儀尊王來當他們的守護神 果然很厲害,一路平安抵達台灣,所以他們對保儀尊王的信仰非常虔誠 那剛剛講這個高、張、林他們三個姓氏都是共同行動,所以從河南光州固始 遷移到福建,再從福建遷移到台灣,都是整個一起來行動。 (資料來源:何文賢老師口述) (三)牌匾左側的高同萃記敬獻(上圖): 景美高家之祭祀公業分為高同記及高萃記兩個系統,當時共同出資修建,所立之匾。
| ||
------------------------------------------------------------------------------------------------------------- 註1.河南光州固始:即今所稱河洛中原地區,從唐代開始2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南下入閩地征蠻,其軍隊就 此定居閩地,第一次率軍者:陳元光即開漳聖王,第二次率軍征伐入閩建國為白馬三郎王審知,1926年 ,日據當局對台灣漢族祖籍地進行調查,台灣祖籍地為福建省者占人口總數的83.1%. 原籍為泉州、漳 州的,約占70%以上。故台灣人多稱自己為「河洛人」。(引用網址http://www.angelfire.com/ex2/tw/tw12.htm) 註2.黃巢之亂:以黃巢為首之民變,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禍延 唐朝半壁江山,黃巢曾渡過長江四次,黃河兩次,時間長達十年,因此造成的死亡總計達830萬人,堪稱 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流寇。(引用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黃巢之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