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一名係由排灣族語「sinvaudjan」譯音而來,又因鄉境內滿佈盛夏開花的「野牡丹」,因其特色而取名為「牡丹鄉」。 牡丹鄉在早期屬排灣族傳統領域,因族群的遷徒移動,陸續有阿美族、斯卡羅族(屬卑南族系統)、平埔族及漢族移必定居。
牡丹風情>牡丹簡史
▲紫牡丹
▲小粉牡丹
▲石門古戰場
▲遠眺牡丹鄉
屏東縣立牡丹國民中學 版權所有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3鄰石門路1-1號
電話:08-8831014      傳真:08-8831534
  1874年,本地發生「牡丹社事件」後,台灣南端和後山地帶才逐受清朝政的重
視。1895年,甲午戰爭台灣割讓給日本後,台灣總督府殖民統治力量開始深入原住民部
落,於各部落設立警察單位管理原住民的行政、衛生、教育等庶務事。1945年,國民政
府領台後開始辦理地方自治,行政區域調整為屏東縣牡丹鄉,下設石門村、牡丹村、高
士村、旭海村、四林村和東源村等6個村。

  世居此地的排灣族原住民利用本地天然資源、農耕、狩獵過著自給自足的部落生
活,孕育出多元豐沛的南排灣特色。因高溫潮濕的氣侯,日治時期開始水稻耕作生,成
為屏東縣原住民的鄉中水稻產量多的鄉鎮。近年來,由於社會文化的變遷,經濟型態的
轉變,部落青壯人口大量外流,導致鄉內產業發展面臨瓶頸。為吸引人才回流,恢復部
落生機,本鄉將以特有的自然其境及豐富的人文史蹟為基礎,全面推動綠色生活及觀光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