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美麗人聲隊用有趣的導覽方式介紹阿卡貝拉和漢光人聲創藝樂團引起同學們的興趣,以及漢光樂團親自到校舉辦音樂講座後,同學們對阿卡貝拉充滿濃厚的興趣,紛紛報名了1月16號學校舉辦的阿卡貝拉學詩詞比賽。
在比賽前夕,我們網博的隊員將這段時間向樂團朱老師和團員們學到的阿卡貝拉知識和簡單人聲打擊示範教學影片整理好後製作成一份簡報檔,請音樂老師利用上音樂課時為同學講解及補充。準備好要上課了嗎?課程要開始囉……
活動小檔案
- 日期:104年1月12日~1月15日
- 地點:育才國小音樂教室
- 課程主題:認識阿卡貝拉及人聲打擊示範影片教學
- 上課老師:楊先翠老師、林書敏老師
- 參與班級:二~六年級
課程內容
老師先播放了一段阿卡貝拉的音樂,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再用提問的方式勾起小朋友的好奇心,接著才開始介紹阿卡貝拉的簡報。
阿卡貝拉起源首先老師先介紹了阿卡貝拉的起源、演唱的地點及方式。
阿卡貝拉源起於義大利,是歐洲教堂音樂的一種樣式,盛行在13、14世紀。接著向大家簡單解釋阿卡貝拉是一種「無伴奏音樂」。
|
|
現代阿卡貝拉現代阿卡貝拉除了依舊是無樂器伴奏外,還加入了口技與Beatbox的元素讓演出更為豐富。老師也介紹了把阿卡貝拉帶進台灣的朱元雷老師給同學們認識。 |
|
阿卡貝拉聲部分配現今阿卡貝拉樂團大多為3~10人,分部為: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人聲打擊。這樣的聲部配置只是提供給大家參考,每個樂團還是可以有自己的特色與變化。 |
|
基本和聲概念
基本的合聲概念老師以C大調中常用的三和弦為例介紹給大家認識。
但是書敏老師說中低年級的小朋友太小了,就先不提和聲的概念。 |
|
基本和聲概念(混聲)每個聲部都有自己要唱的音高,依照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等分部個別示範,混聲後明顯高低旋律不同。最後,老師按下全部播放讓大家聽聽合起來後的感覺。 |
|
基本和聲概念(同聲)依照分部女高音及男高音唱同一段譜;女中音和男低音唱同一段譜,一同和聲後,因為旋律差別不大,稱為同聲。 |
|
曲子的形成、人聲打擊
最後,老師播放了漢光人聲樂團團員教導的教學影片,教大家如何用嘴巴變成人肉樂器。簡單的介紹了曲子的形成,以及樂器、動物、環境音……等的聲音如何發出。
|
|
課堂補充
|
|
楊先翠老師
大家可以聽一聽「葛利果聖歌」,它像是最早期A Cappella的音樂。是一種功能性、單音旋律的歌曲,這種音樂的特性裡除了節奏單純平緩、無固定節奏外,另一大特點就是「無樂器伴奏」也就是純人聲。純粹是吟誦的方式,就是西方式的「唸經」,跟東方唸經不同的是,葛利果聖歌沒有樂器的參與,如:木魚。所以吟誦起來更為平緩。大家在教堂裡齊唱葛利果聖歌時,因為大家的音準不會一樣,再經過反射就像是合聲一樣,慢慢演變成多聲部的音樂。 |
|
|
|
|
林書敏老師
一般的樂團有使用樂器進行伴奏,像是台灣著名樂團「五月天」在樂團演奏中就使用了爵士鼓、Bass、電吉他,這些有絕對音準的樂器可以讓團員知道正確的音域在哪裡,但是阿卡貝拉樂團就不太一樣了喔!阿卡貝拉樂團只能用人去模仿樂器的聲音,不能靠樂器準確地知道音域位置。這是阿卡貝拉不一樣的地方,也是比較困難的部分。 |
|
|
課堂花絮
資料來源:美麗人聲隊整理編輯|照片:美麗人聲隊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