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專題簡報 | 網站首頁
專題網頁內容 》賣藥元祖 》長安歷史

長安歷史

長安製藥廠的由來
柯氏家族族譜圖
【參考臺灣古早藥包書本之隊員製作】

民國20年代,台灣還在日本人的統治之下,這時發生了太平洋戰爭,所以很多台灣人被派去南洋打仗,只有在日本人那邊工作的台灣男子不用去當兵。為了生存,當時長安總經理柯耀輝先生的父親柯壽堂先生和柯總經理的伯父柯呈聰、柯金泉先生三兄弟,就去日本人開設的製藥廠──杉澤榮貫堂工作,並且大量拉攏他們的親戚朋友去杉澤榮貫堂那裡工作。

剛開始杉澤榮貫堂派人到台灣來配置家庭常備藥時,都需要攜帶台灣人做為翻譯,過一陣子後,日本人就開始訓練台灣人成為他們的配置員,因此柯耀輝先生的父親和伯父就進階成為杉澤榮貫堂的配置人員。

到了民國34年日本人投降退出台灣後,柯呈聰先生和當時也在杉澤榮貫堂工作的親戚柯木村先生就各自創立藥廠,柯木村先生成立了正長生化學製藥公司,而柯呈聰、柯金泉、柯壽堂三兄弟成立了「長安堂藥廠」。在1970年時長安堂就去申請了商業職照。

長安堂時期

長安堂一開始主要的工作是寄藥包,他們把自己製作的藥品放在客戶的家中並定時去收錢和補充藥品,因為長安堂老闆是第一批在杉澤榮貫堂工作的人,所以寄藥包的外袋上會以文字標明他們自己是「賣藥始祖」的字樣,剛開始時長安堂藥品的外包裝是用圖案來跟客戶溝通,例如:氣喘的台語是蝦龜掃(台語),於是藥品的包裝上就會用蝦子、烏龜、掃把來表示氣喘藥。但是到了5、60年代許多人都有讀書,所以覺得藥包的外袋只有圖案很過時,因此長安堂就把藥包的外袋加入大量的文字。

長安堂製藥廠 新廠落成照2
            【圖片由長安公司提供】
長安堂製藥廠 新廠落成照 上排左起為柯壽堂、柯呈聰
、柯金泉 【圖片由長安公司提供】
















近期的長安製藥廠

1970年代以後政府開始宣導「生病時應該去看醫生,少吃成藥」的觀念,而且政府又規定販賣藥品時要有合格的藥師在場,所以寄藥包這個行業就漸漸沒落了,因此長安公司就轉型把他們製作的藥品販賣給藥房或連鎖藥局。

1978年現任總經理柯耀輝先生把工廠的名字改為「長安」並且把原本位於彰化市陳稜里永興街9號的工廠搬到福興工業區,現在工廠的面積大約4000多坪,光是製藥的廠房就有1000多坪。

近期消費意識抬頭,年輕人都喜歡自己去大間的連鎖藥局買藥,所以柯耀輝先生說他們最近在藥品的包裝上增加電腦桌面捷徑式的圖示,類似於寄藥包時代的看圖吃藥,得到年輕族群的認同,這樣大家要買藥時就會方便許多,也增加了藥品的銷售量。

長安外景照【圖片由長安公司提供】




















柯耀輝先生的想法
柯耀輝【照片來自隊員拍攝】

柯耀輝先生說長安公司對他來說是一種很獨特的情感,就像是有著深厚歷史的「生活文化」,而所謂的「文化」不像年輕人一直追求新鮮的事物、追求科技文明一樣,用完了很快的就把它丟棄。

柯耀輝先生說製造成藥雖然已經不是這個時代的主流產業,但他不會因為它老舊把它丟棄,而是保有年輕人的觀念不斷的求新求變,就像上面說的寄藥包的行銷方式本來已經不被市場接受,但換成年輕人喜愛的電腦桌面捷徑式的圖示重新出發,仍然會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柯耀輝先生說「求新求變」並不是將古老的、不再受到重視的東西丟棄,而是要想辦法重新包裝讓它延續下去,因為它是我們的「生活文化」,代表的是我們進步的歷史。

柯耀輝先生認為只有不斷的進步才能使公司在市場上維持兢爭力,才不會讓長安在這多變的時代洪流中消失,他會秉持著求新求變但卻不會丟棄歷史的一貫精神,好好地經營下去並把這間公司傳承給有著相同理念的賢能的人。

我們的心得


            

                          文字編輯:我們藥第一名隊員

                   資料照片來源:臺灣古早藥包<書>、長安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