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不是變魔術,一日可成,莫拉克帶來世界級的雨量,在台灣中南部地區造成驚人的破壞,可是在短短幾年之內,重建工作卻有極大成效,不論是永久屋興建的政策及執行成效,國際許多專家學者多甚為認同,這是台灣的驕傲,也是台灣軟實力的具體表現。探究莫拉克災後重建工作何以能有如此成效的關鍵因素,可歸納為下列幾項:

第一:效率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與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重建工作相比,莫拉克風災啟動重建較為迅速。

項目

921大地震(1999.9.21)

莫拉克颱風(2009.8.8)

暫行條例制定/修訂

2000.02.03

2000.11.29

135天/

169

2009.08.28

20

啟動重建會成立

1999.09.27

6

2009.08.15

7

重建會辦公室掛牌

2000.05.30

251

2009.09.12

28

移緩濟急

2000.02.03

135

2009.08.28

20

特別預算審定

2000.12.12

182

2009.11.10

94

九二一與莫拉克啟動重建比較表

《數據來源:重建會,繪製:頑固鷹群》

  首先,莫拉克風災後,政府即迅速啟動各項作為,不論是重建組織的成立、特別條例的制定、及重建經費的審訂核撥等等,都在短短時間內完成,讓重建工作得以迅速推動。因為災區主要在中南部地區,重建會成立後,便立即在 高雄設立南部辦公室,這對於之後重建工作的推動有很大助益。

  其次,汲取九二一重建的經驗,莫拉克災後重建採行一次到位的安置政策,也就是一開始即以永久屋為主軸,這乃是為了避免組合屋、中繼屋安置時間短卻耗費龐大經費,而且日久殘破所衍生的環境衛生及建築安全等問題。莫拉克風災後的永久屋興建,在短短兩年內即已經完成近九成的永久屋(2946 間),不論是永久屋基地的開發許可及用地變更、土地徵收等相關作業,或是興建團體遞件申請到取得建照等等事項,都速迅進行,以讓受災民眾 能夠盡快入厝安居。

  此外,此次重建乃是救災、重建、防災同時進行。風災後,各相關單位盡速完成河川、交通的搶修與災民安置,以避免下次颱風豪雨又造成莫拉克災區的二次災害,因此各項搶修、復建過程可說是與時間賽跑。對於一些高風險地區,更是優先投注復建資源。除此,還強化疏散撤離的避災機制並進行多次演練,從預防角度處理,並且強化救難設備。

  禮納里部落在一年三個月內入住了四百多戶,效率和速度實令人驚訝。從無到有,絕非輕易之事,禮納里能夠只用一年三個月時間完成入住,不可否認,政府一些重建政策的擬定與規劃的確有其效率、效益。

第二:尊重

  首先,是尊重自然與保育。災區重建的指導原則以國土保育為先,在處理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問題時,更以尊重態度與謹慎的作為,順應自然取得平衡,並且以山林保育、養息的方式避開可能超過保護程度的災害。

  其次是尊重遷居自主意願和部落組織文化,《重建特別條例》第二十條載明:「災區重建應尊重該地區人民、社區(部落)組織、文化及生活方式。中央政府、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得就災區安全堪虞或違法濫建之土地,經與原住居者諮商取得共識,得劃定特定區域,限制居住或限期強制遷居、遷村,且應予符合前項之適當安置。」由上可知,劃定特定區域係依法啟動,是安置與協助災民的必要法定程序。在劃定特定區域的過程中,自然也產生許多抗爭的聲音,但在尊重的原則下,以溝通取代強制、以說明代替爭辯,讓重建得以推動。

  此外,為避免部落切割或撕裂,因此推動部落集體遷村安置方案,而為了重現原居部落環境意象,保存部落傳統文化,政府單位還提供石板及補助經費,協助居民以原有部落文化特色裝飾家屋。禮納里的家家戶戶都有其獨特的裝飾,如果您有機會走進禮納里,除了可以欣賞藝術的美之外,更能深深感受到屬於原鄉部落的氛圍。

第三:創新

  莫拉克風災重建過程中有不少創新措施,首先是家園重建合作模式,也就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NGO三者互相合作,執行永久屋政策。鑒於九二一重建的經驗,若由政府興建居屋再讓災民承購,部分民眾會有無法獲得銀行貸款或是因繳款異常導致房屋被查封的情況,但若開由政府建屋後送給民眾居住的先例,必將造成政府財政重大負擔,因此以協力造屋方式推動永久屋政策。中央政府負責擬定政策、編列預算、制定法律、勘選提供安全土地、簡化程序完成土地變更行政作業、媒合資源、基地外公共設施興建及協助等事項;地方政府則負責永久屋資格審定、建管行政、社區管理等工作;NGO則協助興建永久屋及基地內公共設施。中央、地方、NGO形成一個合作的金三角,是頗有成效的一種合作模式。

  其次,此次的災後重建還結合了許多民間力量參與,政府與民間攜手重建。重建事項千頭萬緒,且政府的財力、人力有限,將民間資源及力量與政府資源做最有效率的整合與配置,自然能在短時間內將重建工作完成。例如:慈濟基金會、紅十字會總會、台灣世界展望會、基督教長老教會、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法鼓山基金會等六個慈善團體,運用各界捐款,分別致力於各縣市的永久屋及部分公共設施的興建。此外,還有八個企業及慈善單位參與校園重建的工作,十八個單位參加產業重建。

  除了各民間團體和企業的同心協力援建之外,還有充滿愛心與活力的人民出錢、出力幫助災區同胞,讓重建得以順利進行。而這些源源不斷的愛心,也正是臺灣社會的珍貴資產。

莫拉克風災 251億
日本三一一地震海嘯 66億
中國汶川地震 57億

臺灣民眾愛心不分國 界

 

《參考資料》

網站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書籍(行政院重建會出版)

重建三週年成果彙編、愛與希望的天空、八八重建報、啟動希望心經濟、

告別莫拉克 88心感動、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作業程序參考手冊、

莫拉克颱風災後救助與安置、在廢墟中站起來-莫拉克災後校園重建

文件

莫拉克颱風災後家園重建計畫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區產業重建計畫

莫拉克災後重建耀動計畫

世界展望會八八水災重建周年關懷回顧

莫拉克颱風災後永久屋基地文化種子培訓計畫

101年12月底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績效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業務77 題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