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home

關懷弱勢

服務老人、關懷弱勢


1在這個人情疏離的世代,「人飢己飢,人溺己 溺」的精神好像只存在於課本上老師反覆講解的名言,或許是現代人早已習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或許只是我們早已忘記該如何付出自己的關心。在湖埔社大這裡,有一群人默默地牽起在地人之間的聯繫,將溫暖長期送往需要的角落。她們不是成就卓越的企業家,也不是所謂的知名人物,不為名、不為利,但在地方上,她們卻比任何人都願意付出自我的人。在我們埋頭大睡的假日、在我們和朋友狂歡的節慶中,她們總是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去關懷更需要的族群,這樣的精神,或許不用飽讀詩書也能在生活中體會孔子說的那句名言吧?

 

1在湖埔社大中,林淑玲執行長常透過自身的影響力與關係,去動員學員並主動聯繫社福單位合作,運用現有的資源去擴大服務的範圍,利用企業合作,去爭取更高效率的服務。在社大的網站中,常看到他們服務老人、關懷弱勢兒童、增進社區福祉的志工活動,有時是三五好友成群一起做公益,有時是媽媽拉著一家老小體驗生活,這些活動,或多或少的影響著這群人的生活,有人透過服務中學習成長,也有人透過幫助人找到自己的價值,照片中的每個人,不管是服務或被服務者,總是笑得如此的溫暖。有人說這個世代的人情疏離,而在我們這個鎮上,我們卻可以理直氣壯地拿起照片說

:「看!我們居民之間,從來沒有距離!」


1看著一張張服務的照片,從長期性與社會團體合作如:上至與華山創世基金會合作服務載送需要幫助的長輩就醫、協助取藥、公務推廣、參與活動、物資發放、年節關懷等活動,下至與社大「企業經營與社會回饋」課程融入其中實作,與YMCA以及金玉湖獅子會一同參與關懷弱勢兒童的活動,以及社大網頁上公共參與部分,滿滿的紀錄,看得出來這個社區大學已然成功融入這個居民的生活,這些婆婆媽媽叔叔爺爺比任何教材都更體現推己及人的情懷,如果要說台灣

人的溫暖不再,我想,想必是他們從未走入人群實際服務過

吧?

 

關懷新住民

在一般常態性的服務當中,我們常想到老人與弱勢族群的照顧,然而在台灣多元化的族群融合當中,其實近幾年來,外籍配偶的適應也是常令我們忽略的重點之一。新住民對於環境的適應常因語言的隔閡而顯得更為不易,在湖埔社大當中,輔導新住民擁有一技之長或學習新知以此拓展生活圈,則是林淑玲執行長所努力的方向之一,林淑玲女士運用自身美容長才,開了一系列彩妝研習的課程,如此除了讓新住民媽媽們可以認識不同國籍卻同樣努力的朋友,也讓她們學習到未來,可以在台灣擁有一技之長得以立足的技能。


執行長和他的學生在芳苑國小對新移民規劃美學與彩妝學習課程,教學員如何手刀雕畫眉筆,如何粉底彩妝,除了妝點自身每,也妝點環境視覺美。也曾親自前往嘉義,與學員們一起上課,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大家有著共同的目標感情也就更為融洽了。對於新住民來說,她們身在異鄉的孤寂,有時是很難被身在台灣的我們所體會理解的,透過許多新住民媽媽的交流,不但讓彼此的中文突飛猛進外,更讓他們在這裡找到了可以傾訴、彼此加油打氣的夥伴,面對新住民,我們所給予的應該是更多的溫暖與包容,而不是忽略他們對於環境的不適應,我們想,林淑玲女士能夠發揮女性的細膩溫柔的特質,了解這些新住民媽媽們的辛勞,進而提供園地使他們有成長學習的機會,這樣的胸襟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

 

透過與執行長的訪談,我們了解到湖埔社大不只是在生態維護上付出努力也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她們不論年紀、職業、國籍,更將心比心付出關懷,或許一個人的力量不大,但集合起來眾志還真的能夠成城呢!生活很辛苦,在繁雜瑣碎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如果我們能夠忘記自己的辛勞多為他人著想,或許在付出中我們才能真正重新認識自己,認識這個從小到大一起生活在此的環境,也重新審慎評估自我,到底什麼才是你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在服務的這條路上,有太多我們需要學習的事,有人說做志工的最大收穫是重新以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去成就自己,我們想,

這應該是執行長帶領志工的初衷,也是她想感染我們最簡單卻是最深的領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