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home

一之二 緣起

國一本記錄起東螺溪之美的刊物,引發師生對於周遭生態環保議題的重視,生態維護不該是捨近求遠,而是該從自己身邊做起,憑著這樣的想法,學校特別商請湖埔社大執行長林淑玲女士為大家講解,東螺溪這些年成了城鄉進步中的犧牲品,經濟繁榮底下我們最常忽視犧牲的是我們周遭最唾手可得的生態資源,可也因此,我們必須為當初的短視近利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這場演講,讓大家開始明白,周遭生態的維護不應該假手他人,需要從自己做起。當我們開始著手紀錄林淑玲女士與湖埔大學對社區的貢獻後發現,生命中有一天會如流星般墜落,但文化、但環境,卻會隨著時間一代代的傳給我們的後代子孫。生活在這個時代裡,我們要做的不只是為自己更為了將來,而透過湖埔社大與林女士的關係,學校開始讓我們體驗投入志工行列,一次、兩次、三次,讓我們更能了解,生活在此,我們不該對這塊土地對這裡的人們予取予求,「施比受更有福」從不該只是存在於書本上背誦的箴言。透過志工訓練讓我們更能了解,有多少人為了自己所生活的土地默默的努力著,以自己的方式去守護自己的家鄉,而我們,即使只有十四歲,所作所為,也絕不應該僅止於此,我們能做的,更多!所以才逐漸衍生出這項計畫的念頭。


國     首先,我們以自身參與志工的經驗結合東螺溪生態的變化寫出我們對於周遭生態維護與永續經營的想法,以此我們加以延伸,林女士與湖埔社大和周遭里民的關係,約略粗分為關懷弱勢與文化傳承這幾個大方向。我們認同林女士為他人服務的熱忱,生命,是與人相遇分離的重複,有太多的人來來去去,卻極少去關注周遭人們與自己的關係。特別是身處於網路世代的我們,總是對他人的要求太多,對自我付出的要求太少,人心也因此逐漸走向疏離。但透過一次次的志工活動,一遍遍觀看湖埔社大的活動紀錄,好像喚起我們心中某些對於里民,對於鄉里,對於整個家鄉的一種使命感,或許年紀小的我們無法做到和林淑玲女士一般的影響,但卻可以藉由這次的計畫,記錄起默默耕耘鄉里的小人物,也記錄起這個鎮上,有多少人願意為公共事務投身而義無反顧。為此,我們也應該秉持著這樣的精神完成這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