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倫會老師 親切店家-1 親切店家-2 已故名人      

  貢獻良多的歷史名人─葉倫會老師與大稻埕重要人物   偉翔 整理     

大稻埕,不僅是茶業的發源地,也是孕育許多有名人物的土地,不管是知名度破表的李臨秋、對茶葉貢獻最大的李春生和陳天來,甚至是帶領台灣人反抗日本統治的領袖蔣渭水…這些家喻戶曉的名人,對於現今社會的貢獻,真是難以形容。在大稻埕,這些名人的豐功偉業有如電影般,呈現在眼前,那是多的真實,帶給人無限驚喜與感動,就讓我們跟隨著歷史的腳印,一同沉浸在過去的美好風光...

推薦«««««賦予音樂靈魂的李臨秋:「深夜燒酒夜來香」

「獨夜無伴守燈下,清風對面吹,十七八歲未出嫁,當著少年家…」是否感覺如此熟悉?那蘊含了許多少男少女的純情記憶,曾經陪伴台灣人走過悲喜人生的經典歌謠,沒錯,就是「望春風」,而賦予他靈魂的,正是他—李臨秋。

● 李臨秋:李臨秋出生於台北,他的父親是家中的獨生子,家境優渥,備受寵愛,飽讀詩書,所以李臨秋自幼時就受父親的教誨;原本,李臨秋的祖父擁有一座碾米廠,生意相當好,但在16歲時,碾米廠被查封,財產沒了,一切的一切都沒了...

為了維持家計,李臨秋負起家庭重擔,後來到永樂的一座戲院當「茶房」。當時觀眾只要憑著票根,就可以免費喝茶,在電影開演前及中場休息時,「茶房」會提著一大壺開水,幫觀眾沖茶。李臨秋因緣際會,進入永樂座戲院,開始了他和電影歌唱界的結緣......

● 影片逐字稿─李臨秋:李臨秋,他今天有這個身分地位,要感謝他的兒子─李修鑑。為甚麼 ?因為李臨秋活著的時候,沒有甚麼身分、地位,他原來是甚麼?一個歌詞的作詞者,然後他喜歡喝酒,然後他只是戲院的一個很平凡的人,當時沒有甚麼身分也沒什麼地位。可是,最近幾年,他的兒子,別的音樂家後代,人家用到他們的歌、曲或詞的時候,要押韻,他的兒子甚麼都不要,因為你不要,你就可以怎麼樣?你可以在其他方面,所以他建議,人家就會尊重他,所以他當建議設立這個的時候,這花了政府兩百九十幾萬把它做出來,然後一個人已經要被這個社會遺忘因為這個銅像,他再度活出來了,我要給你們小朋友講,我主要是要告訴你「顯親揚名」在他兒子身上做到了,當然它本身有很優秀的一些作品出現,那是甚麼呢?有一個台灣耳熟能詳的,叫做「望春風」,歌詞是他寫的,歌曲是誰做的?鄧雨賢。那其他他做的歌詞也都很棒,你知道嗎?一首歌它要能夠傳唱下去,要有意境,除此之外,要不要有曲?兩個都是要相輔相成。

影片逐字稿─「深夜燒酒夜來香」 :那他做歌詞的時候通常是要晚上,那燒酒,他喜歡喝酒,如果他不喝酒就不是今天的李臨秋;那夜來香,有兩個說法,一個說法是他太太很賢慧,你看我們這邊有種夜來香,那他太太很賢慧,你要知道女生結婚都知道,從白天就知道,晚上先生會幹甚麼事,那在這種情況之下,她知道他晚上要作詞,所以就幫他準備花,就是花香,當時不是聞夜來香,後來的說法,另外一個人的說法不一樣,甚麼叫夜來香?粉香 。可以參考我們的專網散步地圖有更進一步的介紹。

● 望春風歌詞:望春風首度傳唱於1933年的日治時期台灣,歌曲作曲者為知名作曲家鄧雨賢,作詞者為李臨秋,而原唱者為1930年代的古倫美亞唱片當紅歌星純純(本名劉清香)。從1930年代初問世以來,望春風一直是台灣最受歡迎的台語流行歌曲、台灣歌謠之一。該曲使用傳統五聲音階結合而成的特殊獨有優美旋律,亦為許多國家普遍認為是極具特色的「台灣調」。可以搭配我們專網的首頁有望春風的音樂旋律,一同欣賞哼唱...(上為原版歌詞,下為流行歌版歌詞,用紅字標出差異)

獨夜無伴守燈下,清風對面吹;十七八,未出嫁,見著少年家;
果然標緻面肉白,誰家人子弟?想欲問伊驚歹勢,心內彈琵琶;
想欲郎君做翁婿,意愛在心內;待何時,君來採,青春花當開;
忽聽外頭有人來,開門共看覓;月老笑阮戇大呆,予風騙毋知 。

 

獨夜無伴守燈下,清風對面吹;十七八歲未出嫁,搪著少年家;
果然標緻面肉白,啥家人子弟?想欲問伊驚歹勢
,心內彈琵琶;
想欲郎君做翁婿,意愛在心內;等待何時君來採,青春花當開;
聽見外面有人來,開門共看覓;月娘笑阮戇大呆,予風騙毋知

望春風自1933年(昭和8年)出版後,就普遍為台灣民眾傳唱。在歌詞方面,該描寫少女思春的歌曲,據作詞者李臨秋晚年回憶與學者考據,應是源自《西廂記》中,「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而另外在歌曲方面,其歌曲七音程中忽略兩音程的傳統譜曲方法,不但與其他流行曲調比較起來,毫不遜色,且更加意境優美。

推薦«««««臺灣孫中山─蔣渭水(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報》、臺灣民眾黨、臺灣工友總聯盟)

相信各位讀到台灣史時,一定有聽過這號人物。在日治時期,這位帶領台灣人反抗運動的領導人,沒錯!就是「蔣渭水」

● 蔣渭水:蔣渭水,字雪谷,台灣宜蘭人。為台灣日治時期醫師、民族運動者,台灣文化協會與台灣民眾黨的創立者,被視為最重要的日治時期反殖民運動運動領導領袖之一。右圖為蔣渭水(引用自維基百科)。

● 對台灣民主的貢獻:蔣渭水一生倡立4個影響全臺灣的事業;其一為史上第一個全臺性的文化組織「臺灣文化協會」,其二為第一份臺灣人的報紙「《臺灣民報》」,其三為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政黨「臺灣民眾黨」,其四為第一個全臺性的工會組織「臺灣工友總聯盟」。在這4個組織當中,發軔最早即是成立於1921年10月17日的臺灣文化協會。協會創立會則明列以「助長臺灣文化之發展為目的」,其一系列推展民眾文化提升之作為,舉凡發行文化會報、辦理文化義塾、舉辦文化講演團、設立文化書局、開辦各類知識講習會與夏季講習會等各類文化活動,不但為1920年代臺灣啟蒙運動之濫觴,同時更可視為20世紀臺灣「本土文化」與「世界文明」接軌的領先成就。

● 蔣渭水高速公路:

大家一聽到「蔣渭水」這名字,多多少少就會聯想到我們臺灣首條橫跨東西部的高速公路—蔣渭水高速公路吧!

蔣渭水高速公路(編號為中華民國國道五號)是臺灣首條橫跨東西部的高速公路。目前完工通車的路段為南港—蘇澳段,係大臺北地區通往宜蘭縣的交通要道;未來計劃從蘇澳往花蓮及臺東延伸。該公路的名稱是為了紀念臺灣日治時期出身宜蘭的抗日領袖蔣渭水,並在南港系統交流道的高速公路入口處設有「蔣渭水高速公路」綠色大牌。但臺灣民眾口語更常以「走雪隧」(指雪山隧道)代稱經由國道5號往來北宜兩地。(下圖在義美門市-大安醫院舊址拍攝的珍貴圖片)

推薦«««««辜家鹽館─辜顯榮:折衷巴洛克式建築,精緻的裝飾值得細細品味

辜顯榮,在日治時期是位富商,靠著鹽的專賣,成為了五大財閥之一,而位於大稻埕的這間鹽館,正是辜顯榮所遺留下來的。

● 辜家鹽館:位於歸綏街303巷9號的鹽館,為辜振甫的父親辜顯榮於1910年興建。由於辜家經營鹽業,這棟當時辜家居住的大宅,一直被民間稱為「鹽館」;但真正當初賣鹽事業使用的鹽館建築,在1960年左右已經拆除。辜家遷出大宅之後,該館成為榮星幼稚園的學習園地,戰後台灣第一支私立兒童合唱團亦在此成立,由呂泉生擔任音樂教學的工作。

● 影片逐字稿─辜家鹽館:這早期,你知道嗎?叫做「鹽館」,為甚麼叫鹽館?因為辜顯榮他引導日本人進台北城,進台北城以後,怎麼樣 ?日本人有論功行賞,那論功行賞的時候,就給他鹽的專賣,我們知道,鹽的消費量不大,但是每個人都要消費,所以他慢慢的就變成有錢人,包括他的後代到今天還是很有錢,他們在介紹的時候,日本時代,辜顯榮都有錢、有守衛、五大世家,哪個五大世家呢?日本統治台灣時,基隆的顏家、板橋的林家、霧峰的林家、鹿港的辜家還有高雄的陳家,他們都是五大財閥。可是我跟大家報告一下,這些人對台灣的經濟貢獻也有,這裡,現在為甚麼會取名「榮星幼兒園」?因為辜顯榮,號耀星,所以「榮」和「星」兩個拼起來,就是「榮星」,那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榮星幼稚幼兒園,已經快五十年了,那早期它有一個「榮星兒童合唱團」,是很有名的 。

推薦«««««台灣茶葉之父─李春生:烏龍茶之父&台灣烏龍茶

「茶葉」,常被當作外銷的作物之一,不管是在荷西時期、日治時期,甚至是現在,「茶葉」依然還是當作外銷的作物。

李春生 :李春生,稱鷺江先生,福建廈門人,生於1838年(道光18年),清代臺灣知名的買辦(替宮廷或地方衙門向民間採購日常用品的人)、大貿易商。幼年貧寒,父李德生是船夫。因聰明伶俐、勤勉好學,熟知英語與商務,深受器重。二十歲任職英商怡記洋行,從事茶葉及洋貨進出口貿易,經營茶業,1864年來臺擔任淡水寶順洋行買辦。因天生聰穎,奮發向上,不久即另創事業,脫穎而出,在官商間影響力甚大,市井流傳一句俗話「番勢李仔春」日後自行創業,除外銷茶葉外,並以煤、樟腦、米、糖為大宗,且進口煤油、布匹、洋貨,因經營得法,迅速累積財富,彼時僅次於板橋林家。曾和板橋林維源氏共同興建千秋、建昌兩街﹝今貴德街﹞構築沿街洋樓,供當時洋行及茶商使用。(左圖為李春生引用自基百科)

● 台灣茶業之父:其最大貢獻是協助約翰•陶德勸農植茶,以十年時間教導淡水村民種茶、製茶,使『北臺茶業』得以掘起,享譽中外,因此有人尊稱李春生為「台灣茶業之父」。所經營的事業,出口以煤樟腦、茶、米、糖為大宗;入以煤油、布匹、洋貨為主,運銷南洋、美國等地,獲利豐碩,成為臺灣數一數二的富豪。

● 建省後:1885年臺灣建省,巡撫劉銘傳擬於城外大稻埕新闢市廛,李春生與富紳林維源合築千秋、建昌二街,建西式樓房,洋商乃聚居於此;建議修築鐵路,發展實業。1890年任臺灣蠶桑局局長。因協助建設臺北城,授同知銜,賞戴花翎。連橫《臺灣通史》將之與陳福謙、黃南球並列為三大貨殖家。1895年日軍進攻臺前,與白隆發等頭人決定迎接日軍入城。除經營事業外,更關心時局、精研基督教神學,著書立說。

推薦«««««茶葉發揚者─陳天來:興建豪華巨邸,即現今的貴德街73號之陳天來故居「錦記茶行」

台灣位在熱帶與副熱帶的交接處上,以至於台灣擁有多變的自然環境,造就今天台灣的農業能夠多元發展,其中,「茶葉」自古以來都被當作是外銷的作物之一。

● 陳天來:陳天來,台北大稻埕人,享年68歲。其父親陳澤栗早年受聘於廈門英商怡記洋行,與當時擔任買辦的李春生為好友,同治年間渡海來台,以販售專供茶商培火用的木炭維生。陳天來為陳澤栗之次子,由於兄長早逝,從小就幫忙店務,為更了解茶商的需求,還曾一度到有「茶鄉」之稱的福建南安,探尋製茶的過程和方法。

● 錦記茶行:看準茶葉獲利頗豐,陳天來在大稻埕開了「錦記茶行」,當時他才剛滿20歲,開始從事以烏龍茶為主的茶業製造、販賣外,還成功地開拓南洋市場,將台灣包種茶銷往東南亞各地,其商務遍及新加坡、沙勞越、北婆羅洲等地,對台灣茶在南洋市場的擴展貢獻頗大,當時「錦記茶行」的輸出量至高達台灣茶葉輸出量的1/10。因南洋市場而致富,並且擔任台灣茶商公會會長,奔走「製茶稅」的廢止運動,除此外他更開始多角經營,曾擔任「台灣茶葉」雜誌的編輯兼發行人,投資經營娛樂事業如台北永樂座、蓬萊閣、第一劇場等,更與辜顯榮等人成立臺北商會,擔任副會長一職(上圖為陳天來引用自維基百科)。「錦記茶行」改組為公司組織,名「錦記製茶株式會社」,由陳天來的長子陳清素、次子陳清秀分別接管南洋、新加坡等分店經營,以推展台灣外銷業務。1952年,由陳天來四子陳清汾籌組的「台灣茶葉聯營公司」,因敵不過世代環境的變遷,結束長達62年茶葉產銷業務,「錦記茶行」正式走入歷史。

● 建居:受到其他富商的影響,陳天來也在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年)時聘請廈門師傅、台灣名匠及日本建築家興建豪華巨邸,即現今的貴德街73號之陳天來故居「錦記茶行」,該宅正面朝淡水河,背後接迪化街,既可眺望淡水河美景,又方便貿易交易,約於1923年興建完成。

 

      參考資料:書籍資料/網站資料

◎ 莊永明,2012,《台北老街》,時報出版
◎ 莊永明,2007,《大稻埕逍遙遊─台北文化搖籃地采風》,台北霞海城隍廟出版
◎ 葉倫會,2007,《台北城的故事》,蘭臺網路出版
◎ 葉倫會,2003,《台北城逗陣行》,中華特區發展協會出版
◎ 葉倫會,2006,《飲水思源: 走過大稻埕. 二》,台北大稻埕扶輪社出版
◎ 莊展鵬,王明雪/主編,2000,《台北古城深度旅遊 : 古城門.老街.近代建築》,遠流出版
◎ 莊展鵬,王明雪/主編,2000,《台北歷史深度旅遊:艋舺.大稻程》,遠流出版
◎ 上旗文化編輯部,2011,《台北故事遊:古蹟、老街、老店 & 新空間》,上旗文化出版

◎ 台灣歌謠臉譜    http://www.taiwan123.com.tw/musicface/face06.htm

◎ 台灣影像誌    http://proj1.sinica.edu.tw/~photo/subject/index_1.html

◎ 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

◎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

2014台灣學術網界博覽會  國中組  觀光資源類  作品【傾埕之美-大稻埕say街】    製作團隊-cchs最強 

學校 臺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    Copyright © Photography. Design by Chongqing Junior High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