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專題網頁內容 》關於鹿港老街 》研究鹿港歷史

鹿港公會堂

觀賞鹿港公會館中

臺灣日治時期的大正九年(1920年),鹿港街長陳懷澄將其祖父陳克勸與廈郊商人集資興建的萬春宮與廈郊會館拆除,以供當時人口已有36000多人的鹿港街聚會使用。之後,公會堂於昭和三年(1928年)10月動工,工程費用的15650圓有11000圓由鹿港街役場支付,餘款則由如辜顯榮、鹿港信用組合、新高製糖會社、明治製糖會社溪湖工場等仕紳商賈捐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公會堂改稱「中山堂」,為鹿港鎮公所所有,曾做為中國國民黨鹿港區黨部辦公室使用。民國六十九年(1980)地方居民募款重修公會堂,隔年1月20日正式使用,成為鹿港老人會館。

2007年,鹿港鎮公所因公會堂老舊欲進行整修,要求老人會搬出遷至他處,卻引起老人會的不滿,拒絕搬遷。最後工程仍得以進行,而鹿港公會堂修復完成後於2010年3月13日作為「鹿港藝文館」使用。

目前已改造為藝文中心,不定期舉辦靜態展覽與動態表演,成為最具有鹿港風情的藝文特區。其建築特徵乃以歇山屋頂之山尖作為正向立面,除了二樓中間開圓拱窗外,兩側則開方形窗,形式簡單。建築物的平面為一般鄉鎮公會堂形式,前側上下二層屬於辦公空間,集會堂的部分則為挑高作法,左右兩側皆設有拱廊。鹿港公會堂為當時鹿港最大的西式會堂建築。

從遠處拍的公會堂
剛整修完的公會堂內部
公會堂的外牆
公會堂的外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