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專家~劉小如 

訪問大綱

 

 

 

劉小如教授現在擔任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兼任教授,可見她是一位熱愛大自然的人,更何況她曾經榮任美洲鳥類學會榮譽研究員呢!因此,我們很好奇有關教授的成功因素以及對於性別平等的見解,而決定訪問她,並且整理相關的資料,分析其成功因素,以輔佐我們的報告結果。

訪問時間:2012年1月5日17:00
訪問地點:SOGO 復興館摩斯漢堡店

  1. 一般父母都希望女生要讀文科,當初您選物理科系,父母對你的選擇有何看法?
  2. 我們看了在東海大學傑出校友的報導,您從物理系轉到了外文系,畢業後又去美國念大學,什麼契機讓您選擇去讀保育相關知識?
  3. 您是如何發掘自己的興趣?您喜歡您的研究工作嗎?為什麼?
  4. 您覺得一路走來,對您影響最深的人是誰?為什麼?
  5. 過去社會中對女生有一些刻板印象,例如女生應該要以家庭為主、理工方面是男生的科系……等,這些觀點對您在職場或工作上有沒有造成困擾?
  6. 現在的部分家庭都是男人工作,女人在家當家庭主婦,那麼您認同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看法嗎? 身為職業婦女,您又是怎麼兼顧工作與家庭的?
  7. 當您投入工作時,家中的事情如何分配?與配偶家人之間如何調整?
  8. 您覺得面對保育工作時有無性別限制?若有,又是哪些限制呢?
  9. 身為女性是否造成您生命中任何困難或助力?請說明。
  10. 經由您生命的成功經歷、勇於築夢,您可不可以給同為女生的我們一些未來選擇科系或職業的建議?

經歷


  劉小如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兼任教授,也曾經擔任東海大學生物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台北大學資源所兼任副教授、國家公園學會理事長及中華野鳥學會理事長,並榮任美洲鳥類學會榮譽研究員。

求學歷程

她是台灣鳥類研究的權威,更是推動保育工作的先驅,卻有一段與眾不同的求學經歷:大學時,劉老師原本選讀物理系,卻受到英文老師的引導,對文學心生嚮往而轉到外文系,之後更到美國讀文學碩士和環境教育碩士。最後成為野生動物博士;對這段歷程,她的形容是「興趣最重要」。對此,父母從來沒有認為女孩子應該要讀文科,那時候劉小如老師的父親只是要求肯定想法,但是仍然很訝異。劉小如表示,雖然我父母不是不傳統,但是他們沒有說,女孩子就不可以怎麼樣、怎麼樣的。都是按照我們自己的興趣。

繼續讀書的契機

在陪他先生出國深造的情況之下,劉小如老師接觸了很多不同領域的思想,而劉小如的先生一直都是非常關心保育的人,也從他那裏學到很多跟環境相關的事情。早年環保觀念不受社會重視,她很想要保護被濫殺的動物,但是因為劉小如的「專業」不是在保育,所以都沒有人理睬。劉小如老師說:「有了學位,有了專業的背景,也許,他就會聽我的。所以這是最主要的動力,我為甚麼要回去念書。」

影響最深的人


對劉小如影響最深的第一個人,就是父親。爸媽很辛苦,家裡五個小孩只要想念書,父母從來沒有反對。父親給劉小如教授的不只有鼓勵,還有很多的鞭策,因為他一向很嚴厲。一路走來,他都會一直要求孩子們盡力。而第二個對劉小如很重要的人,便是她的先生,他永遠都是支持的,從未有一句怨言,因為他知道我在做我有興趣的事。

性別限制的問題


   劉小如從未想過性別限制,她一直都是用最專業的立場看待工作。雖然女性多少還是會因為生理、身體上跟男性不同而有不方便的部分,但是我還是覺得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出在個人,跟性別是沒有關係的。但是,面對保育工作時還是有少次的性別限制:曾有一次,劉小如要去處理一個有關漁船的案子。但是因為那些船是不准婦女上去的,所以那次研究就告一段落了。那是文化傳統的禁忌,必須接受,劉小如仍然相信這種問題很快就能克服。

興趣的發掘

對於自己的興趣,劉小如一直都很清楚。她認為,每天都做最有興趣的事,就不會厭煩,即使很累,很挫折,也會自動自發的去鑽研,不需要別人逼,更不會在意花了多少時間。所以,興趣絕對是學習過程中能替自己帶來快樂的動力。老師覺得:發掘興趣,不難,去感覺就好了;如果每一個人都有正當、有挑戰性的興趣,讓知識可以增加、讓你覺得可以繼續追求的事我覺得是很棒的。

訪問感想

從劉教授的經歷我們得知,她不但是個好奇、勇於挑戰而且積極上進的人,老師做事一定很認真,才會鳥類的研究有這麼令人讚嘆的成果,而且少不了正向、有愛心、好學、思想周延等特質。另外,我們認為,老師無論面對神困難,都是滿懷感恩、決心堅定、謙虛、有自信、盡責的態度。最重要的是,老師奮鬥的方向不變,擁有非凡的野心,和一顆熱愛工作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