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簡報頁史前遺址歷史建物宅第類廟宇類小組訪查及會議記錄

 

 

 

 

 

廣應廟的歷史由來

一、地理位置

:創建於清代乾隆五十二年,西元1786~

位於高雄縣林園鄉廣應村王公路340號的廣應廟,距今(1787-2009)222年歷史,是林園鄉七萬二千餘鄉民的宗教信仰中心,也是一處欣賞台灣廟宇建築藝術特色的好地方。廣應廟主祀謝府王公(謝安),配祀謝府王媽,同祀謝府元帥(有大元帥、二元帥、三元帥),副祀註生娘娘、福德正神,隸祀虎爺(黑虎大將軍),是出自原鄉(漳州府)傳統信仰之ㄧ,所以想要認識林園鄉土,這是一處不能被忽視的地方。

二、祭祀神明

主祀:謝府王公又稱廣應尊王

    謝安(320385),安石,東山,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浙江紹興人,祖籍陳郡陽夏(今中國河南省太康)。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兼中護軍尚書僕射兼領吏部加後將軍、揚州刺史兼中書監兼錄尚書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兼假節太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將軍等職,死後追封太傅廬陵郡公。世稱謝太傅、謝安石、謝相、謝公。 

謝安生于晉元帝三年(公元320年),生性聰慧,才智過人,年輕時就思想敏銳深刻,舉止沉著鎮定,風度優雅流暢,能寫一手漂亮的行書。東晉朝野名士都很器重他,少年時就有重名,但不願做官,曾隱居于會稽(今浙江紹興)的東山,所以人們稱他為謝東山

晉王朝曾多次徵召他出來做官,他都稱病推辭掉,後來拒絕應召的謝安乾脆隱居到會稽的東山,與王羲之、許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頻繁交遊,出則漁弋山水,入則吟詠詩文,挾妓樂優遊山林,就是不願當官。雖然謝安屢次違背朝廷旨意,隱居東山不出,但當時的士大夫卻都對他寄予很大的期望,以至時常有人說:「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他的妻子劉氏是名士劉惔的妹妹,眼看謝氏家族中的謝尚、謝奕、謝萬等人一個個都位高權重,只有謝安隱退不出,曾對謝安說:「夫君難道不應當像他們一樣嗎?」謝安掩鼻答道:「只怕難免吧!」。

果然,升平三年(公元359年)發生的四弟謝萬被廢黜事件,長兄謝奕病死,使謝氏家族的權勢受到了很大威脅。到了升平四年(公元360年),謝安四十餘歲時征西大將軍大司馬恒溫再次徵召,他由東山再起出來擔任司馬之職。晉簡文帝時,當了尚書僕射(射音,是皇帝身邊管政務的首長) ;孝武帝時,進中書監(即宰相),管尚書事。他不再隱居東山、復出做官的事為人所津津樂道,歷史名句「東山再起」的典故由來,即指此。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的苻堅帶領號稱投鞭可以斷流的百萬雄兵,向淝水(在安徽境內)進兵。東京(東晉首都)大為震動,孝武帝派謝安出任征討大都督,指揮軍隊,進行抵抗。謝安就派他的侄兒謝玄(謝奕之子,字幼安,被孝武帝拜為建武將軍,是東晉名將,即我們所稱的二元帥,為兗州刺史,加都督徐、兗、青、司、冀、幽、并七州軍事)和謝石(字萬石,謝安的六弟,即我們所稱的大元帥)、謝琰(字瑗度,謝安的次子,即我們所稱的三元帥)帶領北府兵八萬,趕到淝水以東,與苻堅隔河對峙。性情多疑的苻堅,登上壽陽城觀望,只見晉軍營壘嚴整,又見八公山(在今安徽鳳台山)山上紅旗密布,認為晉軍還很強大,不敢下令進攻。

謝玄(前鋒都督)見苻堅猶疑不進,派人送信,要苻堅後退一點,讓晉軍過河決戰。苻堅果然下令向後撤退,但沒有說明原因。這時候,苻堅營中有個被抓來參戰的原晉將朱序,乘機高喊,晉軍打過來了!再說苻堅的百萬雄兵,大都是從各部落強逼而來的,不願為他賣命,一聽晉軍打過來了,回頭就跑,亂成一團,聽到風聲鶴唳,以為追兵已到,更加拼命狂奔,潰不成軍。晉軍以少勝多,取得大勝 ,這就是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淝水之戰的故事。後世用成語草木皆兵用來形容人在極度恐慌時,一有風吹草動便疑神疑鬼的樣子;以風聲鶴唳來形容人極度恐慌以致於自相驚擾的樣子,即因此而來。

當晉軍在淝水之戰中大敗前秦的捷報送到時,謝安正在與客人下棋。他看完捷報,便放在座位旁,不動聲色地繼續下棋。客人憋不住問他,謝安淡淡地說:「沒甚麼,孩子們已經打敗敵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辭以後,謝安才抑制不住心頭的喜悅,舞躍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齒都碰斷了。

謝安再令謝玄、謝石,乘勝進軍,收復洛陽和青、兗、徐、并諸州。苻堅也在敗退途中被他的部將姚萇所殺,東晉王朝得到安定,生靈免于涂炭。孝武帝就加封謝安為建昌縣公,拜為太保;加封謝玄為康樂縣公,加封謝石為南康郡公。

任內因疾請辭還鄉,未久齎志而歿,享年六十有六,時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歲次乙酉年,嗣後追封太傅,後世人即尊稱謂謝太傅,舉國上下都很尊敬他們,崇拜他們,為他們塑像立廟奉祀。」稱為「謝千歲」、「謝聖王」、「謝王公」、「謝老元帥」、「廣惠聖王」、「廣惠尊王」、「廣應聖王」、「廣應尊王」、「顯濟靈王」、「護國尊王」等。

三、外觀介紹

廣應廟的建築態樣,座落基地於林園鄉王公廟段423-3地號,位處住宅區,是一棟貳層樓房的傳統宮廟建築物。構造為鋼筋混凝土造,主建築物面積一層502.93平方公尺、二層369.77平方公尺、騎樓15.68平方公尺,總計888.38平方公尺。於民國79年初(1990)鳩工興建,至82年底(1993)建築完成。

       由建築外觀觀之,其主建物廟宇為三川門式(:將軍王爺是三川門、帝后為五朝門),中軸線是以主神的眼神焦點和前金(天公爐)連成,這條中軸線兩邊的建築須對稱,習俗以建築物的左邊為尊,稱為龍邊,右邊居次,稱為虎邊。此外,尚有左側建築物為「會稽園」,見錦鯉游水幽然,供遊客休憩賞魚之處;右側建築物為「東山樓」,供廟務辦公及接待賓客之用。
      
廟口前方兩側有兩隻鎮廟石獅(左為雄獅戲球,右為雌獅逗小獅),兩棵老榕樹

 

 

左右庇蔭。主建物以抬高地基,一方面可防淹水,另一方面可顯現尊貴地位。廟宇就是仿照皇宮巨賈的宅第南式建築,因廟裡無家丁侍衛的保護,於是在建築物的上下及四方安置天神、天獸鎮守,以盯住廟宇的每一寸土地,防止天地間的邪靈、惡徒等入侵而破壞殿堂的莊嚴。屋頂上方則用彩色瓷片、琉璃、玻璃等,剪出五彩繽紛的人物座騎(天神、天獸)、神話傳說故事以及花鳥蟲魚吉祥的剪黏圖案(台南名師陳三火作品)。因此,只要您一踏入廟庭,便會受到各種靈獸、天兵、神將的監視,你就會發覺整座廟宇是一座安全防禦的建築。
        廟口前方兩側有兩隻鎮廟石獅(左為雄獅戲球,右為雌獅逗小獅),兩棵老榕樹左右庇蔭。主建物以抬高地基,一方面可防淹水,另一方面可顯現尊貴地位。廟宇就是仿照皇宮巨賈的宅第南式建築 ,因廟裡無家丁侍衛的保護,於是在建築物的上下及四方安置天神、天獸鎮守,以盯住廟宇的每一寸土地,防止天地間的邪靈、惡徒等入侵而破壞殿堂的莊嚴。屋頂上方則用彩色瓷片、琉璃、玻璃等,剪出五彩繽紛的人物座騎(天神、天獸)、神話傳說故事以及花鳥蟲魚吉祥的剪黏圖案(台南名師陳三火作品)。因此,只要您一踏入廟庭,便會受到各種靈獸、天兵、神將的監視,你就會發覺整座廟宇是一座安全防禦的建築。(如下圖)

 門前有一對雙龍柱,表示騰雲駕霧、翻天覆地之意,中港門鎮門神是秦叔寶()和尉遲恭(),門兩側石獅的雕刻極靈活、富動感,兩獅中雄獅口含珠戲球串錢、雌獅口含珠戲球逗小獅,帶著財運和福到,雙雙以豐富的動感在門邊迎接客人到來;小港大小平門分置石鼓,大平門神是〝加冠進祿〞,小平門神為〝花開富貴〞,對看牆有雕龍、虎圖案標示。一般信眾在入廟參拜禮節上不可走中門進出,當以次間由「左進右出」的方式出入廟宇,因在方位上有「左青龍、右白虎」之分,延伸「入龍門求吉慶、出虎口保平安」的吉祥平安的祈求。
       
當我們由廟宇左側龍門進入拜殿,你就會發現廟內金碧輝煌,內造採用大理石及大陸紋石、青斗石,精雕細琢,巧奪天工。廟宇以吉祥圖案配合石雕(浮雕、透雕、陰刻)、金雕、木雕、交趾陶(嘉義交趾陶著名大師林洸沂先生名作)、雕塑、剪貼(剪花)、彩繪、書畫、刺繡等裝飾,皆出自名師巧匠之手(台南雕塑名師杜木河等作品), 內殿木雕飾金供桌和神像,莊嚴華麗,發展出廟宇美學與權威象徵的建築物。土木石結構,以合乎力學原理,將樑、柱、斗、栱巧妙的組合,將建築藝術發揮得淋離盡緻,尤其是藻井(俗稱「蜘蛛結網」,裝置在廟宇屋頂下的斗拱組合,有八角、橢圓形、正圓形)更顯得雕工精巧美麗,並藉金鉑、油漆保養。樑間陰處畫上多重意義的彩繪圖畫,有堯舜、封神榜、三字經文、八德及各種教忠教孝等民間故事圖案,顯得唯妙唯肖;更有林園詩社等文人雅士,賦題楹聯詩、書()、畫,添加廟宇四壁生輝,使其更具有文化資產價值。(如下圖)

  

 

四、傳奇特色

七頂輦轎--本廟溯自於清乾隆52(1787),歲次丁未年立祠奉祀謝府王公祖,威靈顯赫,祈求許願,有求必應,庇祐群黎香火日盛。直至清道光二年歲次壬午(1822)眾信徒倡議作祈安清醮(頭次)因急需七項輦轎,迎駕神聖繞境三甲內派人到處尋覓雕刻輦轎之材料,均徒勞而返。適巧當年入冬正是烏魚成群結隊來臨之時,沿海一帶海灘搭建草藔(藏藔)林立,漁民日夜整網出海捕魚。有天,節逢農曆1126日謝府王公誕辰,海面水天一色,漁民忽發現海上光芒四射,疑是「大烏金」(烏魚群)結群隨波逐浪而來,漁民喜出望外,出帆而去,近看竟發現非是魚群而是一塊晶瑩的「大木材」,於是將其拖上岸,各自回藔休息。當夜謝府王公祖即託夢漁民,拖回木頭正是本廟急需找尋雕刻神輿之木料。翌日清晨漁民赴廟轉告,廟方即派人接洽,漁民自願捐獻,接運回木材經尺量(直徑4尺,長度33尺)適合雕刻輦轎。廟方即禮聘唐山雕刻師蒞廟鑑定,該木材出自山中,是一塊千年大樟木,被大水沖入溪中潛流於海面,是可雕刻之上乘神木,經巧奪天工雕成七頂輦轎之後,木料不剩不減,真是奇蹟。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幾年悠久歷史,係為本廟珍貴古物,值得供人膽賞。漁民自捐獻該木,每逢謝府王公聖誕前後十日,烏魚成群結隊南游拜壽,漁獲量也年年增加,漁船滿載而歸日進斗金,德澤均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馬鳴兵號--林小貓又名林少貓,原名林義成,世居南台灣的阿緱(今屏東)。自1895年日軍入台,林小貓即召集義民,經常攻擊日人于阿緱、潮州之間。日人無法以武力屈服,所以改採和議的方式,被准許所謂十大要求,大意是林小貓擁有後壁林之地(即小港二橋),無需繳稅,可以擁有武器、司法獨立,不受日人約束。林少貓自駐小港後壁林之後經常率領匪徒,成群結黨,侵擾本境居民,搶奪財物、無惡不作,夜間匪徒常聞「馬鳴兵號」疑為伏兵,心驚膽怯而逃。王公祖仔諸眾神顯靈嚇退匪徒,庇祐鄉境,從此以後,匪徒再也不敢入侵本境。

戰鼓齊鳴--清光緒2156日(1894年,日本明治28529日)以甲午戰爭日本入侵台灣,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宣佈「永久」放棄對台灣的主權,日本入主台灣。日治初期,日軍為搜捕抗日志士(昔小竹小里林仔邊抗日首領廖全、廖角),曾派兩營兵馬,紮住於本廟前後廣場,深夜中驚聽到戰鼓齊鳴大作,日軍疑是抗日志士偷襲,前後營兵相互吶喊屠殺,輕重傷兵,無計其數。黎明經查非抗日志士,日軍心驚肉跳害怕,疑為觸怒神聖,立即撤營遠離。神明保佑林園抗日志士得免於難,居民平安,感戴神恩。

神威顯赫--日治時期昭和15(1940)歲次庚辰,日本政府下令全省寺廟作為儲糧所,且推行皇民化政策,信仰上只許拜日本神,而大舉燒毀神像及神主牌,斯時王公廟(廣應廟)諸神聖移藏各地奉祀,其中謝府王公及王媽白天隱藏於竹坑山中的蝙蝠洞,晚上及下雨才請回鄉里黃允忠先生的家中櫃子內奉祀。適逢大東亞戰爭,夜間時常顯靈兩顆靈火在山中旋轉,遇敵機來襲之前,顯現迷失敵機,若投炸彈即顯靈神威撥於海中及荒野,保佑本境平安,真是神威顯赫。直到民國34(1945)歲次乙酉八月戰爭結束,日軍戰敗結束台灣統治,翌年由信徒恭迎回廟奉祀至今。

群魚朝鳳--往年廣應廟每到烏魚季節,求神問卜者非常多,聽人治咧講足()靈感也。尤其港仔埔、中坑門、鳳鼻頭、大林埔、紅毛港、中洲仔沿海一帶,都相繼前來祈求擲杯抽籤請示謝府王公祖,經王公祖指示也都能漁獲滿載,每逢王公生都組成民間遊藝團(駛犁歌、車鼓、南北管、藝閣等)前來向王公祖祝壽,熱鬧滾滾。當烏魚迴游至鳳鼻山邊最為成熟(稱熟烏),為了繁衍後代以綿延子孫萬萬年,牠們尋找同行的伴侶,漸漸集合成群嬉戲,海天包場開派對(Party Infinity)狂歡報喜「春」之將臨,在南台灣高屏溪口與鳳鼻頭山海底石線間海面上蒼穹舞台跳起了結婚求愛進行曲的舞蹈,狂歡數日夜,久久不散。林園當地人以「王公生」為捕烏終日,因烏魚南下迴游到高屏溪口 海底河床產卵後隨即由原路線折返(稱回頭烏),林園鄉民稱每年此季節係烏魚成群結隊前來拜王公(向謝府王公祖祝壽),即林園鄉廣應廟(王公廟)廣應聖王聖誕,敬典是農曆1126日。

 

五、廟會活動的介紹

1. 每年農曆11 26日王公生日,2526日舉辦廟會祝壽活動及過平安橋。

每個人都會去過平安橋去掉霉運、祈求下一年的平平安安。

2. 三年一科迎王公遶境活動,約於農曆1126 日前後三天。

3. 天公生,農曆1 9日,安太歲、點光明燈。光明燈上都會寫下每個人的生

辰八字和名字,兩旁類似燈塔的,就是所謂的光明燈了,每次我去廟宇

都會在那兒尋找著自己的名字。我們全家人都會點光明燈,一方面守護著自身的

平安,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廟宇添些香油錢,何樂而不為呢!

4. 慶讚中元醮,農曆71415日,迎斗燈、放水燈、豎燈篙、普渡等活動。

每逢普渡,林園人各個忙的不可開交,要準備拜拜的牲禮、還要忙著看戲。廟宇

會請來各家歌仔戲前來表演,演出不同的傳奇故事讓我們看的目不轉睛。

參考資料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8/10/2008103114164126.pdf

http://www.kuang-ying.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