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古厝的介紹(一)黃家簡介 古時候所謂的大戶人家,以『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來形容,這句話指的是廳堂九間、門屋五間,有三落二院,窗戶總數約120個。 如果用『人多勢眾』來形容林園的黃氏家族,那可以說是最為適切不過了。林園人說『椰樹過溝仔(頂厝)紫雲三公黃、港仔埔江夏萬戶黃』其中後者就是指黃氏家族。林園雖然有人說『大黃(指江夏萬戶)』與『小黃(指紫雲三公)』兩者皆是黃氏族裔,本來就是同根源流,目前不分彼此一起組成一個林園鄉黃氏宗親會,藉以促進感情交流且互相合作無間。 兩者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江夏萬戶黃』屬於貴族世家,以仕進、經商為主,子孫比較會讀書做官,如林園歷任鄉長黃萬教、黃清景、黃兆呈及縣議員黃順成等都是出自於江夏萬戶黃;『紫雲三公黃』屬於平民百姓,子孫以從事工農為主,出身較為清苦,但貧寒仕進,三公黃子孫如黃占岸、黃河清父子曾擔任過省議員及立法委員,黃八野先生也擔任過兩任鳳山市長,黃進登、黃世銘父子也為林園鄉農會前任及現任總幹事,各領風騷毫無遜色。 在林園鄉境諸多古蹟當中,最為常見的古厝是當地歷史文化資產。他不但見證了一個家族的興衰,也從他的建築形式和使用的建材來看,反映出一個時代的藝術風格和經濟開發的情況。 (二)江夏萬戶黃氏家族 1.由來 考究黃家江夏古厝的開基祖黃君公, 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小溪鄉車路墘。於乾隆二年(1737年)時45歲隨母渡海來台,於小竹下里港仔埔庄頭開基,傳承至今已經是第十二世,距今已268年。據當時中國中原地區常發生變亂,豪門世族紛紛南遷入閩粵以避戰禍,但是閩粵地區,地狹人稠,生產的食物不夠。因為日漸惡化的人口壓力和飢餓,於西元1719-1745年間(清康熙晚年到乾隆初期)與台灣的移民潮,有如過江之鯽。秉持著土地開發與農業經營技術,聽聞台灣是寶島,土地肥沃,一歲三熟,因此遠涉重洋渡海來台,秉持著『百般武藝,不如鋤頭鋤地』的家訓,胼手胝足進了這蠻烟之域,篳路藍縷,以開墾山林;開拓番地,開闢土田,興水利,綿延後代。此由這句漳浦流傳民謠:『莿竹莿莿莿,東都(台灣)著來去,來去穩有某,不免唐山這甘苦。』及一句俗話:『臺灣好賺食,遍地攏是寶;臺灣錢是淹腳目,賺千賺萬免驚無。』而且唐山人都認『過番(東南亞)、過台灣』的鄉親沒有不是腰纏萬貫,詳實的道盡明清時期的漳、泉州等地人氏多麼嚮往』‘唐山過台灣’,寧願冒著瞞騙官府嚴峻的渡海禁令與魂斷黑水溝的危險,一批批如過江之鯽渡海來臺,勇闖美麗島入墾這座由原住民族與瘴癘之氣統領的大島,飽受生番猛獸疫癘瘴毒所虐,居者動輒被殺或病死不得歸,而「埋冤」異鄉之命運。 黃君公母子偕同來台的例子(乾隆2年是禁止攜眷入臺,推測可能搭自己的商船逕渡),在當時的交通工具為無動力「風帆船」,要闖過凶險的黑水溝,女子同行真是少之又少。黃氏後裔第四代祖媽死後葬於家園外側南郊處,百年古墓現今猶仍保留完整,由其墓碑文字「南靖」、「四代祖媽慈惠黃門陳氏墓」得知其祖籍是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小溪鄉車路墘人氏,於乾隆歲次丙午年端月吉(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立,其子孫散佈高雄、鳳山及各地,每於過年回家團圓及三月節(農曆三月初三)時返鄉祭祖掃墓。
四代祖媽慈惠黃門陳氏墓 黃君初來臺開發時,並無大規模興建房舍之舉動,直至其長子黃敦朴之孫黃學(第五世)始建大厝。黃學為當時港埔地區的大地主,並擁有自己的船隊,航行於台灣及大陸之間,從事商業貿易(輸出以蔗糖、稻米為主)。黃學因無子嗣,故而認養其二哥黃詩之長子黃弁為養子,黃弁因而繼承黃學成為家族之核心。此一核心系統傳至第七世,轉而以黃遜人為主。黃遜人(贊元)是黃君公次子黃光鎮之第七世子孫,為清末時秀才,娶妻蔡茶、林春花,生八子,因事業發達,空間不敷使用,故而至祖厝之東北方(港埔港對岸)興建二層樓安記棧,以處理對外商務。 2.位置建築特色 港埔的黃家江夏古厝,位於港埔村港埔一路78號,就是頂厝灣下方港仔埔港出海口右岸處,坐西望東,興建於清道光14年(西元1834年),是屬於燕尾式屋脊的傳統建築,歷經160年的發展,形成一規模龐大的建築組群,重要的是它號稱全台第二大的「大埕」。由前至後中心軸線上計有五進廳堂,四個庭院,左側有三條護龍、右側有七條護龍(俗稱竹篙厝),建築物成長方式以增建橫向護龍為主,為標準的漳州合院之成長模式。巷弄穿鑿附會,縱橫交錯,護龍間小巷是直的,穿鑿護龍間巷路仔彎曲(曲徑)聽說是要防衛海盜入侵或異族械鬥時掩護奇襲用,庭院中有樁臼(在左側,因右側人丁較旺,設置有左右平衡之意)、古井、石磨、花園。由外觀看來首落屋頂「翹脊燕尾」,象徵著當時主人做官之身分地位。台灣有句俗話說「翹脊大厝,大官大富」,就是在描述這種深宅大院主人的權勢。再由整體格局來看,佔地幅員遼闊,難以想像當時此黃氏家族之大,計百戶人家,族人眾多。五進大厝其縱深寬廣,處身在深宅大院中頗能發思古幽情,真正體會到「庭院深深深幾許」意境,可想而知當時的女兒家,家長是不允許出大廳門外拋頭落面,只能在庭園後院裡從事家事工作、閒聊、玩耍嬉戲及看花賞月渡過一生。
3.建築介紹 由高處俯視,黃家江夏古厝五進五開間正廳平行坐落中央。第一進規模為五間十一架,牆身構造為紅磚、土磚及硓石古石,中央為祖廳,左右為房。正立面為傳統立面形式,腰線以下為硓石古石組砌,腰線以上為紅磚斗砌。屋頂「翹脊燕尾」代表官位,明間大門門楣上方置有泥塑扁額,內題「江夏」二字,代表黃氏祖廳堂號,鏡面大門兩側有紅磚組砌之斜紋卍字(上)及龜甲紋(下)對看堵為裝飾,萬字表平安,六角形龜甲紋表長壽,有祈求家道平安,百歲長壽之意;大門左右各砌一塊大陸花崗石(稱壓艙石,係昔大陸船隻橫渡海洋時遇大風浪鎮壓船艙以求穩定所置放),裙堵泥塑璃虎圖案,窗楣泥塑著書卷及花鳥表富貴各式圖案,它簡單的線條,含蓄中帶著俊秀,更顯古撲的風格。第二進為五開間十五架,牆身為紅磚及硓石古石,中央為廳,左右為房,正立面為洗石子,腰線下以不同顏色構成立體方格圖樣,腰線上以勾縫將壁面分割成水平帶,正面壁前有簷廊,左右兩端為方柱,中央為圓柱,柱上端女兒牆有泥塑花飾,鏡面屋緣波浪狀形,此與海洋有關(祖先漂洋過海)。第三進現已拆除留空地,誠為可惜。第四進規模為五間十七架,牆身材料為紅磚及硓石古石,正立面為傳統作法,腰線以下為硓石古石組砌,腰線以下為紅磚斗砌,門上置泥塑匾額,內題「江夏」二字,鏡面簡單樸素。第五落已被拆除改建成現代式磚造平房,不復舊貌。江夏祖厝成長模式保存完整,其規模龐大,發展歷程久遠,仍保有原興建時的古樸風味。走進古厝,我們處處看到駐駁的牆面,從牆面的建材我亦可嗅到不同時期(清、日治及光復後)修葺的痕跡,如傳統紅磚及硓石古石砌成的牆面,紅瓦屋頂,就形成很強烈對比。
港埔黃厝位置圖
(三)紫雲三公黃氏家族古厝 (一)分布與祭祀 頂厝黃氏紫雲祖厝為港埔黃姓紫雲派下精神信仰中心,黃氏紫雲三公宗族繁衍者眾,分佈於林園鄉境計有:龔厝橋軒、頭前厝、王公村、椰樹、瓦窰溝、林園村、東林村、溪洲村、汕尾、中芸、過溝、山腳、竹坑、頂崁、下崁、田中央等16角頭。擁有田地散佈各處,可惜沒有人清理,現今被族人占用或承租,難以管理。宗祠辦敬祭祖日期訂為每年農曆2月14日上午11時,分由各角頭輪流主辦祭祖活動,大家陸續上香祭祖,在這簡單的祭祖儀式中,我們深切地感受黃家子弟對祖先的感念,在平凡中蘊涵著一股可以傳諸久遠的馨香。活動中為敦親睦族特舉行會親聯誼餐會,黃氏家族及嘉賓宗親相聚,舉杯慶祝大家團圓,互相開懷暢飲,互吐情懷,席間從歷史文 化、社會變遷、祖先軼事、家庭生活、事業進展等無所不談還唱歌娛樂至盡興而散。 (二)建築特色 三公黃氏祖廳位於高雄縣林園鄉頂厝村過溝一巷47號,頂厝灣上方港埔排左側,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10年(西元1935年),是一棟古樸典雅的古宅,沿著過溝路就很容易發現到,建築物結構紅磚屋瓦襯托著馬背式屋脊,宅第方位「坐東向西」則取意「坐東向西,賺錢無人知」。建築特色採中西合璧式裝飾圖樣,格局單落三開間(俗稱三間起),中央為大廳,左右為房。正廳門第上標誌著他的祖宗根源「紫雲」堂號,鏡面門楣及窗楣都以泥塑著書卷及富貴各式圖案,並書寫墨翰、琴正文字,大廳堂內高潔素雅,神龕供奉三公神像(地方神),前方上矗立精工雕刻木和白灰漿照屏,屏上刻有螭虎團紋及花草圖樣,唯美唯俏。正上方懸掛有唐山黃家祖先認祖詩扁額一大面,其文詞內容為:「駿馬堂堂出外鄉,任從勝地造功揚;年深異境猶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早晚莫忘親命語,晨昏須念祖家鄉;但願蒼天相庇佑,三七男兒永吉昌。」此該由紫雲黃守恭公『認祖詩』及其後黃峭山公『遣子詩』加以修改而來。 外觀上,正立面壁面為紅磚斗砌,裙堵為洗石子,門左右裙堵有泥塑麒麟一對,姿態生動,左右次間裙堵以勾縫作丁砌紋路。左右窗上皆設有窗頭堵,中央明間窗為扇形,左右次間為書卷形,堵內會有彩繪。檐口柱為洗石子,形式類似Tuscan柱式,惟柱基係置以傳統柱珠。屋頂瓦作為紅色板瓦,中脊脊堵內有裝飾,中央為剪黏,題材為「雙鳳戲牡丹」,左右則以彩繪瓷磚及花鳥題材之剪黏為裝飾。左右山牆為紅磚斗砌,脊墜裝飾為獅子啣花籃,檐板以勾雲紋為飾。
(四)安記棧 (1) 建築之美 林園鄉港仔埔「安記棧」,位於林園鄉港埔三路1號,為高雄縣十大歷史建築之一。建於日治初期明治35年(西元1902年),採坐東朝西,古俗即有「坐東向西,賺錢無人知」之說。前臨港埔港,地點適中,正廳二樓可眺望出海口,因以前通訊不發達,皆以登高處遠望,有觀看大船入港之功能。建築平面格局為兩落外包護龍的形式,規模為七包三合院式,前落一層樓,面寬三開間,中央為門廳,左右為房;後落有兩層樓,面寬亦為三開間,一、二樓中央明間皆為廳,正廳神龕後方木屏繪有彩繪,一樓以花鳥圖樣為主,二樓以台灣風景為主題,左右次間為房,建築物面積總共有兩百廿坪。樓梯配置於神龕木屏後側,二樓正廳樓板中央並留有一方孔,可作為吊送貨物之用。左右護龍各為七間護龍與前後落間以過水相連。建築物後方有花園,深度约六米,東南側有水井,水井四周設有洗滌空間,並設有排水溝將廢水排出排至頂厝灣。 由立面觀之,全棟建築物外觀主要由硓石古石及紅磚構成,牆面腰線以下為硓石古石組砌,圖樣為龜甲紋,腰線以上為紅磚斗砌,各山牆脊墜有精美的泥塑裝飾。外埕地面鋪石,天井地面鋪紅磚,紋為人字組砌,外埕及內埕地面皆鋪有方形石材,供天候不佳時搭臨時布棚之用,以避免人或貨物遭雨淋濕。細察本棟建築物之建築格局獨特及形式特殊,具商業與住宅機能,且作工細緻完整,建築比例優美,建材及作工皆甚講究,細部裝飾具素雅之美。
(2)建築由來 (3)悲慘故事 黃遜人的親人,在日治時代末期曾因「鳳山事件」,於昭和16年(1941)11月8日上午,特高警察派員逮捕林園庄民黃宇宙 (黃遜人姪兒)、黃允南(黃遜人之四子)、黃允東(黃遜人之五子)、黃元興(黃遜人堂姪孫)、黃玉麟(黃遜人堂姪兒)、黃安平(黃遜人堂姪孫)、黃犇(黃遜人堂姪孫)、黃亂(黃遜人堂姪孫) 、黃伍富、黃天南、黃先進及黃詹岸、黃烏番、莊榮愿等數十位地方名人,及臺南歐清石、鳳山吳海水等一一被逮捕,黃遜人家族後代菁英幾乎被一網打盡。 黃宇宙遭此冤獄迫害,於昭和17年(1942)1月31日受不了酷刑逼供而慘死臺北監獄(刑務所),同年3月14日黃允南慘死在高雄病院,令其後人受此陰影影響甚深。更突顯出此建築物具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及文資意義。目前只有黃遜人的侄孫女黃彩霞女士,以九十歲高齡,堅守紅瓦厝,黃彩霞女士係黃宇宙之女,年輕時就讀台南長榮女中,乃日治時期南部首區一指的女子中學,據港埔村長黃明興說,「彩霞姑」年輕時,有一位「男友」,但家人依門當戶對堅持要她嫁到另一大戶人家的子弟,「彩霞姑」不肯,因此終身未婚至今,因前受日本高等事件(鳳山事件)政治迫害陰影影響,及事後高雄縣政府古蹟調查人員處理不當,使其更加對政府產生不信任感,沒有安全感的「彩霞姑」不但不輕意和陌生人交談,連生病看醫,也不願鄉親開車搭載,寧可自己一拐一步到醫院就醫,三餐一定要吃自己烹煮的食物,令關心她的鄉親也無可奈何。由於其對安記棧的熱愛,經常出資加以維護,目前建築本體狀況尚可,惟黃女士年事已高,未來狀況無法預期。
參考來源: 1. 黃清祥、黃宗吉(2002),江夏黃氏族事文集,高雄是黃氏宗親會,高雄 2. 黃宗吉(2000),開元寺尋祖探親記,泉州江夏文化雜誌,福建 3. 黃天柱(2001),辨別守恭公與峭山公,書函,泉州 4. 台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2005),鳳山縣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5. 黃永松(1989),漢聲雜誌第21期《台灣的漳州人專集》,漢聲雜誌社,台北 6. 黃永松(1989),漢聲雜誌第21期《台灣的漳州人專集》P38~39頁,來自原鄉的傳統信仰_漳州地方神有謝府元帥(晉朝宰相謝安石也)、敵天大帝、三官大帝(三界公堯《天官》舜《地官》禹《水官》)及鄉土神開漳聖王(唐朝漳州刺史陳元光)。 7. 盧德嘉編篡(清光緒20年,1894),《鳳山縣采訪冊》,台灣省歷史文獻叢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重新編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