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簡報與導覽歷史淵源與環境建築空間與參觀藝術欣賞吉祥圖案祭祀佾舞與教育

訪談物語調查與分析製作花絮行銷孔廟

 
 
 
 
  祭典由來.儀序
  樂奏
  佾舞
  服裝與祭品
  祭祀人員
  重中畢業巡禮
  觀光教育意義
 
 
 
 
 
 
 
 
 

 

 

 

 

 

  

摘要:讓大家了解八佾舞與六佾舞的差別

尹姝.珮淇 整理

  佾舞:您知道六佾舞及八佾舞的差別嗎? 在這裡您可以一覽無遺找到喔!

     以前祭孔時,即有二派主張。一派主張孔子死後,因被封為文宣王﹝諸侯﹞,且孔子謙虛有禮,若用八佾舞祭之,孔子會擔當不起,因此採用六佾舞。另一派主張孔子道德學問淵博,影響甚鉅,比皇帝還偉大,故用八佾舞。一直到了民國57年,先總統 蔣公指示教育部及內政部進行研究改進,59年才依『禮樂之改進』,以明朝為主,不過佾舞還是沒結論,但原則上是以八佾舞為主﹝視丹墀大小來決定﹞。

   以前佾舞只限於男生且考試成績平均90分以上(要剃光頭),但是現在則是男女皆可,成績、頭髮也不再限制了。直到83年後,陸續有女生參加,而且參加的人數已超過男生參加的人數。

佾指的是古代樂舞的行列,我們常見的兩種佾舞(無奇數佾,且偶數對稱)分為:

  六佾舞:指六行六列共36人(6×6=36),用來祭拜諸侯及宰相。

  八佾舞:指八行八列共 64人(8×8=64),用來祭拜皇帝祖先,有文舞、武舞及文武合一,共三種。

  台北孔廟因丹墀面積較小,故採用六佾舞﹝文舞﹞,文舞是依據明朝南雍志之文舞圖譜排演,分東、西兩班,每一獻禮有32節,因此三獻禮共有96節,東、西班其動作是左右對稱的,但不盡相同。共分為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

  舞姿:

 

佾舞原本在唐代時有文武二舞,宋代時因為重文輕武的風尚而廢止了武舞,雖然之後武舞曾經復行過,但目前現存的佾舞仍以文舞為主。佾舞在釋奠禮中配合著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中所演奏的曲子舞蹈,曲中的每一個字各有不同的舞譜舞姿。

  (現在很多國家裡都漸漸的出現了佾舞這門舞蹈了呢!例如:中國、美國、馬來西亞......等等)

 

  現在就來觀賞我們專題網頁的隊員-連珮雯 親自示範吧。

DSC03152.JPG

  圖片參考:

                  DSC00611.JPG

 

  上面的照片是 我們的組員珮淇提供,拍攝當年於大龍國小練習佾舞的畫面 ,大龍國小是在台北孔廟附近的一所國民小學。

  參考書籍與網站資料

  吳瑞雲、謝慶沛台北孔廟》,台北市大龍國小百週年校慶籌備會

  李乾朗台北市孔廟》,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

  林瑛瑛 蔡明芬 陳世仁自己蓋台北孔廟》,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遠流出版

  葉倫會台北孔廟文化之美》,葉倫會

  孔廟文化資訊網站:http://confucius.culture.tw/index01.htm

  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站http://www.ct.taipei.gov.tw/zh-tw/Home.htm

 

2011~2012 台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Photography. Design by Chongqing Junior High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