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地圖 ::

早期為黑豆釀醬油,別稱「蔭油」

 

在中國古書裡,黑豆、黃豆,甚至紅豆都曾被記載可作為釀造醬油的原料,但後來中國的醬油釀造卻逐漸以黃豆為主,日本的醬油製造源自中國,亦是以黃豆為主材料。台灣主要族群移民自中國,飲食習慣理當傳承自中華飲食文化,不過台灣的醬油釀造卻是獨樹一幟,幾乎以黑豆為釀造原料。《台灣通史》就記載:「黑豆:四、五月種,八、九月收,以造醬油甚甘,並為鹽 豉。」這種黑豆釀醬油別稱「蔭油」。日本統治台灣後,發覺台灣人竟然使用黑豆釀造醬油,與日人使用黃豆釀造醬油不同,也頗覺奇特,特別稱這種醬油為「台灣在來式」而日人的黃豆釀醬油則稱為「內地式」(內地指日本本土)

 

黃豆

黑豆

 

哪些豆類可以製作醬油?

醬油原料不外乎豆、麴菌及鹽水,其中豆類是主要材料。根據古書的紀載,可以用來釀造醬油的豆類有很多,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書中的「豆醬清」,材料為烏豆(黑豆),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所寫的豆油法,使用的是大豆(黃豆),特別的是清代顧仲《養小錄》所描述的豆醬油,竟是用紅豆來製造,不過書中亦寫到可用黃豆或黑豆來製作,清代李化楠《醒園錄》記錄的材料則是黑豆。

 

依據當時日人對台灣風俗的記錄,醬油是台灣家家戶戶必備的調味品,雖然有專門製造及販售的醬油行或工廠,但自家釀造,自家使用的比例也很高。此外,還有書籍提到台灣女性如果不會煮三餐、炊糕粿、包粽子、釀醬油及用醬油醃製食物等四項技藝,就沒有資格當女人,顯示早期台灣的醬油製造只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一種技巧而已。

 

既然是家家戶戶都會,也都能釀造,可推想當時的醬油製造方式及工具應該十分簡單,不過相對的,口味也就良莠不齊,當時有些日本人還覺得台灣傳統醬油有阿摩尼亞味或焦臭味,不適口,也因此開始引入日本的醬油製造方法。

 

一句台灣古俗話

有一句台灣古俗話是這樣講的:「醬間若無蟲,世間就無人」(台語發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世間不可能完全達到一種理想或潔淨的境界,某一程度的瑕疵是要被接受的。句中的醬間指的是古時的醬油行或工廠,而以醬間不可能無蟲來比喻,顯示早期工廠的衛生條件實在不好。

 

現在台灣醬油的製作水準已不輸日本,口味也多樣(圖片取自各醬油廠商網站)

 

日人引進黃豆釀醬油及機械生產

 

日本也是常使用醬油的民族,但他們統治台灣後,卻無法適應台灣黑豆釀醬油的口味,為了提供在台日人的飲食需求,於是從日本進口醬油,並開始在台灣設置釀造所,與進行販賣, 開始醬油產業的機械化及商業化。

 

1901年,日本統治台灣後第6年,一間由日人鈴木壽作創設的鈴木醬油釀造所在新竹市設立,主要生產日式醬油供在台日人使用。不過鈴木醬油釀造所只是兼小型家庭式工廠,真正較具規模的醬油工廠為1913年及1920年設立的台灣醬油株式會社及大正醬油會社,自此台灣醬油工業逐漸成型。

 

而隨著日式醬油工廠的設立,日本的釀造方法也隨之傳入台灣,最大的不同就是醬油取汁。台灣黑豆釀醬油是瀝出黑豆粕(豆豉),然後抽取醬汁(頭抽),由於豆粕完整,因此還可以再加水及調味料進行二次(二抽),甚至三次釀造(三抽)。日式醬油取汁是用機械壓榨,因此只能取汁一次,不過相對的,可節省人力成本提高,醬油量及香味也比較高。而除壓榨機器外,日式醬油工廠還有殺菌、包裝、蒸煮、過濾等機械或半機械設備,有助於品質的管控。

 

 

早期的醬油釀造設施

沉澱筒, 蒸煮好的醬油在桶內沉澱,

然後接孔流入醬油瓶內(丸莊博物館)

焦糖色素運輸筒,在蒸煮過程

中加入焦糖色素(丸莊博物館)

濾頭, 上鋪白布以過濾雜質(丸莊博物館)

大竹笊, 黑豆製麴用(永興醬油)

竹籃, 裝醬油瓶的工具(永興醬油)

竹簍, 將製麴完成的黑豆放入竹簍

內水洗, 可避免黑豆流出(永興醬油)

 

 

今日臺灣醬油產業

 

隨著日式醬油的引進,台灣人開始接受黃豆釀醬油的口味,加以機械及速釀法的生產,黃豆釀醬油逐漸取代傳統黑豆釀醬油(蔭油),時至今日,台灣的醬油生產有90%是屬於黃豆釀醬油,而從國外進口的醬油中,也有近九成來自日本。這種高度接受日式風味的狀況其實在台灣飲食中頗為常見,在日本統治台灣的50年間,日本的食物、口味、烹煮方式一一傳入台灣,並被台灣人所接受,甚至出現融合本地食物或呈現在地化現象,如在台灣四處可見的味噌湯、黑輪、甜不辣等台灣小吃,其實都是源自日本。

 

至於黑豆釀醬油(蔭油)雖然生產量只有10%,但並不表示口味不受台灣人喜愛,事實上,黑豆釀還是高級醬油的代表,平均售價也比較高。生產量低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發酵階段無法速成,必須用傳統的陶缸日曝,且須歷經百日,根本無法大規模機械生產。根據統計,生產黑豆釀醬油(蔭油)的工廠多屬中小型的家族企業,且集中於台灣中南部,如本次研究的永興醬油工廠即是典型的中南部傳統小型蔭油工廠。

 

西螺丸莊是最大的蔭油廠牌,已經企業化經營

新港源發號蔭油,仍維持家族式經營

 

 

下營農會蔭油工廠,蔭油已成為下營三寶之一

除製麴曝曬外,蔭油製造已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