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  米倉校史

C-4  米倉校史

 

 

首頁 
楊來吉的故事 
來吉圖書館 
米倉校史 
米倉今與昔 
教育小辭典 
超偶歷程 
計畫簡報 

 

 

 

  由於當時教育並不普及,鄉民多以家中事務亟需人力為由,多不鼓勵學童就學,當時身為分教場主任的楊來吉校長,帶著老師挨家挨戶的請託,倍及辛苦。當時的物資相當缺乏,即使就學的學童,桌椅都是從自己家中搬來,而且在上課的環境中,一邊還要承受熬製樟腦的氣味,學習環境之惡劣,可想而知。再加上此地狹小,楊來吉校長三番兩次向上級單位反應另外覓地建校,終於獲上級單位同意,派日本人來籌建學校,但建校的實際工作卻落在楊來吉校長身上。由於楊校長本身喜歡自然山野,於是他尋覓的地方多不出觀音山麓。當時經過了一番尋覓,分別找到大崁紅杞埔、米倉烏山頭及龍形聖心女中現址三個地方

,但在顧及三個村莊的學童上學路程後,終於決定取折衷地點─米倉村烏山頭,當時在烏山頭張姓地主捐地協助下,終於完成興建學校的願望,並且在隔年(1923)順利遷校至現址。

  當年興建學校,不像現代有各種機具,完全都要靠人工,尤其米倉國小又建在山坡上,更增加了困難度。但楊來吉校長不畏艱難,率領村民同心協力,利用鋤頭,扁擔,畚箕整理校園。初期興建的校舍有三間教室,分別是5.6年級、2.3年級及1.4年級。楊來吉校長自己負責教導2.3年級學生課業,教學科目有國語、算數、修身(生活)、音樂及體育。全學年分成三個學期第一學期4/1~6/30,第二學期9/1~12/31,第三學期1-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