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成長歷程

咱兜‧新庄

無私熱忱

探索寶山

另眼相看

永續發展

參考資料

工作日誌

關於我們

      

   

 

「咱兜.新庄」(1995.102005.1

1990年代是台灣社會民間活動力最旺盛的時期,被積壓許久的民間能量持續釋放,各地的藝文社團紛紛成立,集會結社非常頻繁,而政府的公共空間,又未能適時開放,社團常苦於缺乏集會的場所。為提供藝文人士一個活動與展覽的地方,催生新莊在地的文化活動,曾先生以理想的信念突破現實的考量,毅然在民國84年(19958月成立「咱兜.新庄」,從此曾先生也一頭栽進文史工作的不歸路中。

先生成立的本土藝文空間「咱兜‧新庄」,讓新莊人有了文化交流的據點,提供新莊文化有形的展示空間與無形的對話空間,也讓新莊民間的這股文化改造力量得以順利綿延。「咱兜‧新庄」是新莊文史讀書會的會址,同時提供藝文人士一個活動與展覽的地方,讓社區交流,文化藝術推廣更加密切。民眾也因為這個地方認識這位對文史充滿熱情的企業家兼文史工作者。「咱兜‧新庄」在19952005年(包括轉型後的「咱兜新庄布袋戲館」)這十年間相當於民間的文化中心,在新莊地區扮演一個推動地方文史活動的火車頭角色。難怪天下雜誌》在《微笑探索319鄉」新莊特別把「咱兜‧新庄」當成是新莊的文化地標呢!

曾文龍先生(左一)與三五好友們在「咱兜‧新庄」談天說地

(吳鵬飛老師提供,線上好小子掃描)

然而基於曾先生不同時期的生涯規劃,「咱兜‧新庄」在民國9120025月暫時歇業,同年10月與西田社合作轉型成「咱兜‧新庄布袋戲館」,除了有布袋戲演出,還有舉辦過研習班、講座、展覽等活動,試著想要振興地方布袋戲。經營2年多後,最後仍不敵財源不足而在民國94年(20051熄燈歇業,令不少地方文史工作者惋息扼腕。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相信「咱兜‧新庄」只是暫時休館,它的精神永遠在新莊歷史中留下輝煌的一頁。

 

(一)緣 起

「『咱兜.新庄』是我的一個夢想!」

曾文龍先生在民國70年(1981)參加「台文聯誼會」後,才深深感覺當時有關台灣地方文史教材非常缺乏,因此他一直有一個願望,希望能有機會從事地方文藝工作,蒐集地方文史教材。此外在參加「台文聯誼會」時,沒有固定的聚會場地,雖然向學校借場地,但學校有時辦活動不肯外借,曾先生他們就得四處流浪。後來有位關心台灣藝文的茶藝館老闆願意出借場地給先生他們,可是先生他們有十幾個人,又怕會影響老闆做生意。當時先生就想為何這些社區文化工作者,怎麼一個聚會的場所都沒有將來若有機會,我一定要開一間可讓文史工作者聚會的店。加上先生自己有很多布袋戲偶、民俗文物的收藏,也可以把它們搬到店裡來擺放。更重要的是,先生日後退休的時候,可以來店裡幫忙,有生意就做生意,沒生意看看書也不錯。

民國84年(199510曾文龍先生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因為當時台灣的經濟情況非常好,曾先生公司的營運狀況也還不錯,資金足夠。為了實現夢想,曾先生在公園路開了一家藝文空間「咱兜.新庄」。「咱兜‧新庄」十年間,曾先生其實一直處於賠錢的狀況,門一開都要花錢,還好那時臺灣經濟很好,只要肯做,就能賺大錢,「因此當時我還承受的起虧損,否則一年虧幾百萬元,一般人可是會捨不得的。幸好我太太非常支持我,感謝她幕後默默的鼓勵、協助。她捐錢、我花錢,所以才有了『咱兜.新庄』。」曾先生是這麼說的。

 

(二)為什麼取名「咱兜‧新庄」?

先生曾在「台文聯誼會」上課,認識「台文」的人。書店成立之初,曾先生向「台文」、輔大大傳系的老師、、以及學生請教,和他們商討要取什麼名字,最後大家在「阮兜」、「咱兜」二者間猶豫不決。後來大家一致認為既然談文史,就要有親切感,才決定取名叫「咱兜」,「咱兜」好叫又很順口。後來台北縣很多大型活動都喜歡命名為「咱們的故鄉」、「咱兜~」等等。

當初曾先生非常清楚「咱兜.新庄」若開始營業,一定會因曲高和寡而得賠錢,所以不能租房子,因為租一定經營不久的,所以他拿錢出來買了公園路這間房子。一開始,滿腔熱情,可是真的做了,又缺乏勇氣,因此房子閒擺了五年,沒有租人,也不敢去整理。因為整理要花一筆錢,再來也因不知道從何做起,什麼新莊、藝術、文化,一切都是懵懵懂懂的,不知從何開始。有一天曾先生鼓起勇氣請人家開始整理了。吳鵬飛老師家住在公園路附近,他很納悶這間屋子是要拿來做什麼用途,甚至還跑來詢問,主動表示願意幫忙。就在吳老師的協助下,開啟了「咱兜.新庄」的新頁!

 

(三)理念---大家來做「新莊人」

「咱兜-新庄」是以展售臺灣本土文化書籍、文物、藝術作品為導向的社區型態藝文展示空間。地上一樓是以展售臺灣本土文化書籍、文物、藝術作品為主。地下一樓是約五十坪大小的開放空間,可作為容納四十至五十人的會議、研討會、作品發表會場地,也可作為藝術創作展覽會場,如畫展、陶藝展等。凡是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文化推廣的功能、或是教育性意涵的作品,都歡迎在「咱兜新庄」展出。「咱兜新庄」推出展覽的方向是多元化的,先生極力邀請各專門類型的藝術工作者在「咱兜新庄」做作品發表、展覽。

「咱兜新庄」以「大家來做『新莊人』」為理念,特別強調:
1.
積極關懷新莊社區文化發展之定位與方向。
2.
提供社區營造與本土文化相互結合之契機。
3.
鼓勵藝術創作、提供社區內展演之機會。
4.
提倡「文化產業生活化」、「生活藝術文化相結合」之信念。

 

(四)內部陳設

位於新莊市公園一路139的「咱兜 新庄」現今已關閉,而原來的地點則被美髮店所取代。現在,我們只能藉由前人寫的文章、相片去感受它昔日的風采。

讓我們回到民國94年(2005)閉館前,映入印入眼簾的是用紅磚為基座的外牆和地板,壁身以白色油漆粉刷,牆上的大型透明八角窗,以及兩扇繪有門神造型的鐵門,外表看起來像極了農村的「紅磚厝」,彷彿回到鄉下阿嬤家。

輕輕拉起那以牛鈴做成的門鈴,這時「咱兜‧新庄」的主人曾文龍先生便會打開由九份帶回來的木門,推開斑駁的柵欄,親切的出來招呼客人。牆上有著直批「新莊古博文化城」、「咱兜心適好所在」,橫批為「請入那奉茶」的對聯。

 

 

 

 

 

 

 

 

 

   

 

 

 

 

 

 

 

 

 

 

 

\

 

 

   

踏進「咱兜‧新庄」,迎面而來的是一座雕刻精美的屏風,充滿台灣民俗風味的彫刻、神桌、太師椅,靜落在紅磚瓦地上。玻璃櫥窗中是曾先生珍藏的布袋戲偶、飾品、童玩等。中藥櫃權充的櫃檯,旁邊是「客棧型」的桌子和長板凳,可以坐下來喝茶聊天。從窗戶旁的木製樓梯往下走,可看到一座小假山和水池,有一縷細細的水流,涓涓地從一樓流到地下室。水聲撞擊石頭,發出自然聲響,卻不會破壞寧靜的氣氛。假山上擺放幾盆綠水的盆景,池中飼養幾條錦鯉,增添不少生氣。地下室約五十坪大小,可容納四、五十人,是提供個人和團體辦展覽、開會的好場所。

 

 

 

(五)緣 滅

「咱兜‧新庄」在經營十年後終於不敵大環境而吹熄燈號,令不少地方文史工作者惋息扼腕,因為誠如「興直堡文史工作室」會長曾素月小姐所說:新莊地區少一個藝文空間,少一個文化地標;新莊地區藝文團體少一個發展的空間,也少一個大而鼎力支持的力量

「咱兜‧新庄」為什麼會熄燈歇業呢?曾先生說一個人的熱心和興趣是有時間性的,也許來自於環境的狀況、家庭的因素、金錢的壓力、時間的消逝等原因,本來很熱心,突然有一段時間就不會那麼熱心了。加上先生另有生涯規劃,先生只好忍痛讓「咱兜‧新庄」譜上休止符。相信先生當初做出這種決定時,內心一定掙扎許久、痛苦萬分。

「『咱兜.新庄』歇業後,有沒有什麼遺憾?」

「年輕人,你們有沒有唱過一首歌《曾經有過何必擁有》?」

現在「新莊客旅」老闆非常熱心,他花很多時間和精神在推動新莊藝文。曾文龍先生從「新莊客旅」老闆身上,彷佛看到從前自己的身影。曾先生說:從前辦事的人陣亡了,現在又有一個人跳出來,這就是新莊人可愛的地方──為理想而做!先生堅信「新莊客旅」一定會做得比他還好,因為「新莊客旅」不論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條件都比當年曾先生成立「咱兜‧新庄」時的條件好太多。所以常有人這樣問曾先生:「咱兜.新庄」結束,會很可惜嗎?先生總是這樣回答:「曾經有過,何必擁有?」

先生認為「咱兜.新庄十年,雖然賠了很多錢,但是他也收檴很多。說實在的,你們今天會來採訪我,也是因為「咱兜.新庄」;會認識詹先生、吳鵬飛老師、許順成老師、蔡淑媖老師以及其他眾多好朋友,也是因為「咱兜.新庄」。在我人生際遇中,「咱兜.新庄」帶給我很多很多!雖然花很多錢,但我一點惋惜也沒有!!!」曾先生是這麼說的。「咱兜‧新庄」在經營十年後終於不敵大環境而吹熄燈號,令不少地方文史工作者惋息扼腕,因為誠如「興直堡文史工作室」會長曾素月小姐所說:新莊地區少一個藝文空間,少一個文化地標;新莊地區藝文團體少一個發展的空間,也少一個大而鼎力支持的力量

「咱兜‧新庄」為什麼會熄燈歇業呢?曾先生說一個人的熱心和興趣是有時間性的,也許來自於環境的狀況、家庭的因素、金錢的壓力、時間的消逝等原因,本來很熱心,突然有一段時間就不會那麼熱心了。加上先生另有生涯規劃,先生只好忍痛讓「咱兜‧新庄」譜上休止符。相信先生當初做出這種決定時,內心一定掙扎許久、痛苦萬分。

    

曾文龍先生與線上好小子一起玩布袋戲偶

(線上好小子拍攝)

 

曾文龍先生(左一)與文藝工作者們在「咱兜‧新庄」聚會

(吳鵬飛老師提供,線上好小子掃描)

◎資料來源:

吳鵬飛。「咱兜‧新庄」藝文空間。檢索自吳鵬飛陶藝釉藥研究教學資訊網  http://www.lifeart99.com/~g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