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成長歷程

咱兜•新庄

無私熱忱

探索寶山

另眼相看

永續發展

參考資料

工作日誌

關於我們

      

   

 

地方文史記載是件浩大的工程,但是人的記憶是有限的。地方事務也會隨時代變動而改變、甚至消失,假如沒有文史的記錄,那麼地方的史蹟、藝術、文化就會因為時間逐漸消逝而遺忘、消失。所以,曾文龍先生為了不讓文史資料流失,希望經過歷史焠煉的文化與歷史能被記錄下來,因此他集結一群關心新莊文化藝術發展的朋友們,如「新莊文史讀書會」、「興直堡文史工作室」等夥伴合力完成一些地方文史著作。這些地方文史工作者大多是一群住在新莊的公務員、國中小老師、家庭主婦、大學生們,他們沒有受過專業文史訓練,完全憑藉著一股熱誠、興趣,獨立摸索寫作,希望能「推開那扇通往歷史的大門」。其中最令我們津津樂道的有三本,分別為《新莊市全安里口述歷史》、《新莊文化年鑑》、《將•源 -論官將首》。為了出版這些書籍,先生努力籌措經費,甚至特別設立「永豐厝事業有限公司」來出版書籍,先生這種以實際行動支持地方文史工作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曾文龍先生對新莊文史逐漸受重視的看法→

※記得打開喇叭喔!(線上好小子錄音)(請允許被封鎖的內容才可聽到)

 

(一)第一本用[]做口述歷史的書

《新莊市全安里口述歷史》

此本口述歷史是「推開那扇通往歷史的大門」系列叢書之一,當我們團隊拿到此本書的第一個想法,口述歷史要如何記載呢?而且B5大小讓閱讀者方便攜帶與探尋,貼心設計令人愛不釋手。翻開序文,文中敘述【咱兜•新庄】曾文龍老師功不可沒,曾先生不惜成本,主動幫新莊文史讀書會與興直堡文史工作室出版全台第一本以口述歷史為主的書籍。

 一般人對歷史的了解,通常都是透過專家學者的著作,然而在這些史書當中,常民生活卻是這些專家學者們所忽略的。曾文龍先生所出資贊助出版的《新莊市全安里口述歷史》,就是要呈現出常民生活的記錄。

《新莊市全安里口述歷史》是台灣第一本用『里』做單位所寫成的口述歷史,同時它也是新莊第一本口述歷史。更珍貴的是,《新莊市全安里口述歷史》並非由專家、學者執筆寫作而成,而是由一群業餘的「新莊文史讀書會」、「興直堡文史工作室」成員所寫成的。這些文史讀書會成員犧牲自己的休假、閒暇時間,進行訪談並考據史料,整理成冊。最後在曾文龍先生鼎力贊助下,這本書才得以順利出版,因此《新莊市全安里口述歷史》也成為「咱兜•新庄」所出版的第一本書。先生大方的將《新莊市全安里口述歷史》分送給新莊各學校和圖書館,希望能提供老師作為新莊的鄉土教材。先生認為將書籍分送學校和圖書館,就不用擔心書籍會永遠被放在書店的角落,蒙塵而無人知曉。

《新莊市全安里口述歷史》書影

(曾文龍老師提供,線上好小子掃描)

    ◎資料來源:

  1.林諭林(1999)。新莊市全安里口述歷史正式出版。新莊報導52765

 2.何瑞玲(1997)。新莊文史大開門─新莊首部口述歷史。自由時報107日,2

3.興直堡文史工作室與新莊文史讀書會(1997)推開那扇通往歷史的大門系列─新莊   

  市全安里口述歷史。台北縣新莊市:永豐厝事業有限公司。

 


 

(二)留一記足跡在~新的新莊

《新莊文化年鑑》

全台灣319個鄉鎮中只有新莊有《文化年鑑》,更難能可貴的是,《新莊文化年鑑》完全是由民間的社區文史工作者和學術界,自發性地結合,花了三年時間努力編纂而成的。《新莊文化年鑑》從企劃、採訪、撰文、編纂、出書,完全沒有動用到政府的一點資源。這一點是最讓新莊地區文史工作者最感到驕傲的地方,因為誠如曾文龍先生所說,這本書證明了新莊民間文史藝術團體,對自己社區、自己故鄉的工作是有熱誠、有能力完成的。

《新莊文化年鑑》的主要策劃人,同時也是這本書的主要投資贊助者,便是曾文龍先生。先生因為投入「咱兜•新庄」、地方文史活動、文化座談會等經歷,深深覺得要了解新莊文化,更需要一本如百科全書的專書,讓新莊人知道新莊有許多令人驕傲的文化資產。因知道而了解,因了解而行動,因行動而更能體會,先生「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魄力,令我們相當敬佩。

《新莊文化年鑑》的主要催生者是曾文龍先生,同時本書也是「咱兜•新庄」10週年的代表作。先生結合「咱兜•新庄」、「長春藤生活藝術工作室」負責人吳鵬飛老師、「興直堡文史工作室」會長曾素月老師及「輔大新聞傳播系」許順成老師,共同企劃、訪查、撰文、編輯、印刷,完全由民間出錢出力,歷經三年時間完成本書。內容分成20項,400多筆資料約26萬多字300多張照片,包括人、事、地、時、物,有專文六篇、公私立藝文空間、民間社團、民俗技藝團、基金會、寺廟、教堂、教會、社區才藝教室、文化商店、傳統老行業、藝術創作表演者、文史工作者、學校藝能特色、藝術科教師、文化職業、藝術收藏者、書局、古蹟建築景觀、文獻著作、藝文活動與分類檢索與姓氏檢索。每一筆資料都由編撰小組經過資料收集、研究,再由專人普查、訪問、撰寫、分類編輯而成。可以說是一本現今時空中居住在新莊或工作在新莊,且能積極與這個市鎮互動的文化資料庫。因此《新莊文化年鑑》可說是新莊文化界的電話聯絡簿!

 

《新莊文化年鑑》發表會

(詹鵬如先生提供)

 

《新莊文化年鑑》書影    

(曾文龍先生提供,線上好小子掃描)

參考資料:

楊家菱(2002)。新莊文化年鑑發表  承先啟後的民間驕傲。新莊報導191

 


 

(三)全台第一本敘述官將首的書

《將•源─論官將首》

   《將•源-論官將首》是「新莊文史讀書會」暨「興直堡文史工作室」所編纂的「推開那扇通往歷史的大門」系列叢書之一,也是曾文龍先生出資、鼎力贊助,才得以順利出版的一本介紹新莊傳統技藝-「官將首」的書籍。

《將•源-論官將首》作者是「興直堡文史工作室」成員李宗益先生,他有鑒於台灣的官將首有幾百團,但多數缺乏對官將首的正確觀念,出陣儀式也不完整。此外,有很多人混淆官將首和八家將,以為兩者是一樣的。事實上,新莊是官將首的發源地,也是全省唯一保有完整儀式的地方。先生希望藉著《將•源-論官將首》一書,導正大家對民俗技藝的錯誤觀念。

新莊除了製鼓、豆乾、鹹光餅等外,還有什麼東西可以代表新莊呢?發源於新莊地藏庵、同時也是全省唯一保有完整儀式的新莊「官將首」,絕對有資格可以代表新莊的特色,因此李宗益先生在曾素月小姐協助下,花了六年時間寫成《將•源-論官將首》。但是最困擾他們的不是關於官將首的史料極度缺乏,而是缺少出書經費,他們都說:「做了再說!」曾素月小姐說:「我們不考慮成本,只想散播信息。」李宗益先生也表示,如果有一天官將首不見了,至少還有這本書可供參考,畢竟「文化是一種延續,不是一種活動。」先生得知後,毅然扛起籌措經費責任才讓此書得以順利問世。

 

《將源•論官將首》書影

〈曾文龍老師提供,線上好小子掃描〉

 

官將首祈福鈴

   〈曾素月老師提供〉

參考資料:

張穎涵(2002)。新莊傳統技藝  官將首探源專書問世。新莊報導19712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