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

地方特產特色


對竹林山觀音寺的大概說明


  竹林山觀音寺,原稱「竹林山寺」 ,簡稱 「竹林寺」,位於林口鄉口鄉菁湖村竹林路 325 號,為台北縣的著名景點和宗教聖地。為一佛道混合寺廟,寺中奉祀「十八手觀音」,香火鼎盛。
仁宗 嘉慶六年( 1801 年),由福建晉江安海 龍山寺分靈而來了觀世音菩薩、大媽、二媽、三媽神像,由大坪頂地區(五湖五坑龜山)地方人士恭迎回台,並輪流奉祀。
地方士紳黃永茂等人捐獻土地,在昭和十四年( 1939 年),正值台灣日治時期,經日本政府同意下,完成一日本式的寺廟,奉祀觀世音菩薩。並以蘆竹鄉的「竹」、林口鄉的「林」、龜山鄉的「山」三個字,命名為「竹林山寺」。
台灣日治時期結束後(1946 年),信徒提議改建為中國式的寺廟,新廟於 1949 年完成,並更名為「竹林山觀音寺」。
「竹林山觀音寺」為地方信仰中心,由林口新莊泰山桃園南崁等二十處地方人士輪流奉祀。廟內除主神「千手觀音菩薩」以外,「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陪祀兩旁,正殿東西則塑有「關帝君」、「天上聖母」等神像。
廟前有佔地約兩萬坪(約 66000 平方公尺)的中式庭園,供遊人休憩,由於園中種植櫻花,春天常湧入賞櫻人潮。 1990 年,因廟宇老舊,決定原址重建,預計 2010 年完成。

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林口雖然有很多寺廟,但我們挑選了全林口最別具特色的「竹林山觀音寺」,祂不僅具有寺廟的功能,同時也包含了很多功能,如:生計、休閒…等,也具有提供文學知識的功能。「竹林山觀音寺」信奉的人口之多,不僅涵蓋林口鄉,甚至連附近的鄉鎮居民也都會特地到此進香,並且祂同時也是多人賴以維生的地方,在我們的作品裡也有討論到這些問題。「竹林山觀音寺」是一個多元化的寺廟,所包括的東西或內涵及功能諸多,是一個非常好的度假勝地,也是一個可供您修行的地方。您可於「竹林山觀音寺」內拜拜,並得到心理上的慰藉;走出「竹林山觀音寺」至祂的前方,附有江南庭園式花園可供遊客或香客休憩。因此,每逢年節或特定的神明節慶,便會湧入大量的人潮,也帶來了龐大的商機,攤販們的生意是否蒸蒸日上,也與之息息相關。

我們的資訊設備、網際網路環境


  在這工商業發達的時代,網路雖是每戶家庭所應必備的設備,但還是有些人家庭是沒有網路的,所幸我們這隊參加的同學,都有網路的設備。所以我們可以以「即時通」的方式,通知隊友到我們所屬的FTP網路空間檢視我們所做的網頁,並給予意見。也可減少節省時間。

我們克服的難題


  雖然對某些事務還是不熟悉,但經過老師的講解,使事情變得簡單許多,而且本來有滿多東西,不知如何用文字表述時,老師總會以引導的方式來開啟我們對這篇文章的靈感,讓我們得以順利的完成某些較艱澀的內容。
雖然我們網頁製作技術不是一流的,但是還是可供大家點閱;雖然我們網頁製作沒有非常美麗和質感,但大家總是會盡個人的微薄之力來完成他們所屬的部份,這點是我們足以自豪的合作默契。以前常常都不信任別人,總是不願把事情推給別人做,但經由這次的製作經驗,得知:一件事情有大家提供的不同意見,會比自己單打獨鬥效果佳,所以這次我們學會了分工,也默契十足,使一件事從困難變簡單。
以前我們從沒有採訪的經驗,但由於此次的參賽需求,也認知:要有先前的準備,不可靠臨場反應。所以我們總會於事前就準備好所有的資料及訪問內容,以便化解採訪當場不知如何是好的窘境,所以總歸一句:「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心得感想


  由於此次的參賽讓我們體會到有些事情不可只為自己著想,而是應該為大家著想;有些事情也不可只參照自己的意見,而是應多多聽取別人的意見;還有做事應該分工合作而不是一人全包下來。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件作品的完成,會讓大家擁有共同的喜悅我們也從師長身上學習到了許多新的知識。這次的參賽不僅讓我們深入了解「竹林山觀音寺」,也讓我們學習到前所未知的新知識,更重要的事學習到一位林口人,所應對地方文化的認知。真是一舉數得啊!以後應該多多參予此種活動。
本來我們對「竹林山觀音寺」的認知只是淺層的,但經過此次的參賽及探訪,讓我們更了解「竹林山觀音寺」了。在撰寫內容時,發現以往老師所教的寫作方式,幾乎都可用於此次,我們才了解到要學以致用。另外老師平常讓我們練習的成語都派上用場了,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敘述,在一夕之間變得頗富內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