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師創作理念及對繪畫創作的精神與其藝術人生觀等方面來探討。期能更深入了解老師之創作理念與作品。

不斷創作 水牛精神 藝術生活 統整分析

思考再創作

劉其偉認為: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門今日居住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和改進,以適合本時代的需求。157林國治的繪畫創作亦是運用所習得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改進後,自成一格,他提及創作時的理念為:

23 歲開始畫油畫,摸索前進不畏虎,畫的是身邊事物,繪畫內容牽涉不廣,沒有注意固定色彩及同調筆法或畫面構成之類,連素描問題都在調色盤中畫布上解決。唯恐會墮入論理圈套裡,從未預設立場作畫。及至五十歲以後,流行「創作理念」這個名詞,頗具創作是理念在先含意,當時我默認有理念是能作畫,後來卻認為由長期創作中感覺出來作品裡有理念在,比較合意。

初時林國治怕陷入理論迷思,未預設立場作畫;爾後透過自我不斷地檢視,再創作,林國治有了新的感想:「經過不斷創作後,印證『理念』這種因子只在創作之後追認所及而存在。所以,所謂理念,在我成了結果論,於是乎集合作品,發現理念,在就理念的形成當作經驗,融合於畫作之中循環達到盡美境地,至今我仍依此自圓。」159他認為理念形成經驗,融入作品中,再透過不斷地檢視,才能完成一件好作品。一幅作品,林國治可能在歷經數年後,再回頭檢視自己的畫,就這樣不斷地創作、思考、檢視、再創作的循環中,尋找最適合的元素,呈現於畫布上,與眾不同的是林國治說:

我沿用用筆沾上顏料塗在畫布上的方式作畫,畫布上的形色是假象,是由空間真實物體演化而成,在這之中涵蓋了物、事的美感,表達了自己的情懷,使之富有生命感,畫就完成了。若從觀畫立場出發,就把畫中二次元形象、翻譯回歸三次元原有的物體感,再現生活中的景況或自然美景原有精神,是很傳統、具體的,不經過解釋、待觀察的人自己來感受,雖非完全照抄物像,卻異於將題材自由構成,經過解釋後搬上畫布之類。

使觀者自行感受,透過畫與藝術家心領神會。畫友吳王承說:「每年例行公展,台陽展、全國油畫展時,我總會站在他的大作前『與畫聊天』良久,以我來說,這比與『國老面談』來得愜意又充實些。」160一幅畫林國治可能畫了數年,再回頭看,不斷檢視自己的畫,就這樣創作、思考、檢視、再創作,這股動力一直推動著林國治,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