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家長

 
人物專訪>李恆苓老師
時間:2008年01月02日
             下午2:30~4:00
地點:力行國小電腦教室

說唱經驗與教學理念分享 
Q:爲什麼您會想學說唱藝術呢?
A:最早是由92年參加由台北市教育局舉辦的全國中小學教師說唱藝術研習營開始的。在研習中,我們體認這項表演藝術的訓練,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習說唱技巧及穩健臺風,更能提昇小朋友待人處世的幽默態度,並體會多采多姿的人生,於是回到力行國小就開始想來推展這一個藝術,也開始了自我進修與學習。
Q:當時教您說唱的老師是誰?
A:當時是研習三天,主要是由台北曲藝團老師:林文彬老師、朱德剛老師、漢霖的王振全老師等等,我們都是用研習的方式在學習。之後有請林文彬老師來學校社團指導學校的小朋友。
Q:說唱藝術會很難學嗎?
A:你們覺得呢?
柏魁:一開始有點難,但幾年後上手就比較簡單。
A:教學上的重點,通常會放在舞台上的表達。說唱藝術包含很廣,一共有十幾種,說書、京韻大鼓之類太難,通常沒辦法在小學階段學好,所以我們就會把重點放在快版、相聲、對口相聲、雙簧、貫口活、簡單的說書,由簡單的內容來著手,通常學說唱的入門課程會是快版,因為快版一小段一小段比較容易切入。
Q:您最喜歡的說唱項目是什麼?特別之處在哪裏?
A:我覺得每一個都有特色,每一樣我們都會想要嘗試看看,老師會讓小朋友多方面嘗試。各有專長,在演出時我們會把她組合在一起,希望每一種項目在表演時都能把它呈現出來。

成立社團的動機 

Q:為什麼要您要創立這個社團? 您那時是抱著什麼樣子的心情?
A:在92年10月研習後,開始在學校成軍練習,當時因為說唱藝術在表演藝術上比較容易讓小朋友上手,在學校推廣會比戲曲容易,所以便決定由說唱藝術開始。
當時覺得這是一個在學校可以推廣的活動,雖然自己之前也從來沒有接觸,大部分都是在成立社團之後才開始接觸,邊學邊教,但沒想到試在小朋友的身上,反應非常的好,小朋友的學習很有成果,整個效果很快顯現出來。當時只是很簡單的想法,想花一些時間在學校指導小朋友,讓他們在口語表達和說唱藝術上能有所幫助。
Q:教小朋友說唱藝術有什麼有趣的地方?
A:小朋友上台表演都滿有趣,每個人表演出來的風格都不大一樣,他們都很認真練習,不論是三塊板七塊板,或對口相聲在台上的表情、動作肢體、語氣語調的呈現等等,每次演出現場觀眾的反應都滿熱烈的,我自己也覺得滿有趣的,看見小朋友能夠把老師教給他們的東西很熟練完整的呈現出來,帶給欣賞者一種享受與快樂的感覺,我覺得這就是有趣的地方。

Q:成立『歌仔戲社』後,為什麼要換成『說唱藝術社』呢?
A:一開始力行國小是先成立歌仔戲團的,但因歌仔戲社團涉及比較廣,需要比較大的場景,又分為文武場,需要有人幫忙化妝與服裝道具,每次準備起來都要非常繁複,而每次排演,就像話劇一樣,需要全體動員排練,一但有人不能來的時候,就產生極大的困擾。而說唱藝術演出時比較單純,這也是後來歌仔戲團告一個段落時,會轉型成為說唱藝術社的原因。

Q:成立一個社團一定很辛苦。那如何開始一個說唱藝術社? 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A:你們覺得需要哪些東西?
學生:師資~
A:雖然說成立社團第一個要有師資,如果說要等師資優良才成立的話,不知道會等到什麼時候。
基本上一個社團的成立必然有老師,因為畢竟這是由老師成立的社團。社團目前由李老師負責指導,娟娟老師幫忙協助,所以師資固然很重要,是成立社團的必要條件,但如果要等到師資齊全時才開始教,就會很慢了。所以這算是後面的問題。而一開始成立社團時,最重要的要知道你的對象、年級、招生人數、上課時間、上課內容、需要準備哪些來教等等,因為我們老師自己也是剛開始學,如果要師資要很好才開始的話,真的很難。而所有外聘的師資都需要經費,但經費會從哪裡來?所以其實師資是可以想辦法克服,可以靠一些坊間現有的東西,以及自我成長與學習。還記得當初在雖然沒有太多的比賽經驗,但沒想到我們第一年去比賽成績就非常好,在競爭激烈的狀態下,出去十一隊就十隊獲獎,還有人得到兩個第一名,而當時只準備了一個月。更早些年的歌仔戲社團,雖然我不會唱歌仔戲,但我卻知道如何去克服這些問題,如何去編劇本,如何去尋求資源,後來我們歌仔戲團也有到城市舞台、中正紀念堂等各地去演出的經驗。我想任何一個社團成立之前所需要的準備非常多,如果每次都要等別人或是等一切狀況良資源齊全,就太慢了,所以什麼事情還是從自己開始做起來比較快。

訓練過程甘苦談  ↑

Q:從編劇、訓練到上台演出的過程中,最令您興奮的是什麼時候?
A:最興奮是成果發表的時候,因為所有活動都告一段落了。前面練習過程當然辛苦,小朋友很辛苦,老師也很辛苦,因為需要一直修正,不管是動作肢體台詞或是劇本,而最後成果發表的時候你會發現,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雖然我們不是那麼專業,可是我們事前的努力非常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出去成績都會不錯的原因。那你們這些小演員覺得自己最開心是什麼時候?
柏魁:最興奮的時候是知道自己被選上可以出去比賽的時候。
又嘉:比賽完,壓力解除,可以吃大餐的時候。
Q:最辛苦又是什麼時候?
A:編劇本的時候。因為編劇本幾乎都是靠我一個人在編。我一個人要提供那麼多的劇本,腦子都快榨乾了。你們呢?
柏魁:背稿子的時候。
又嘉:有同感。
李:那你們寧願背稿子還是編劇本?我想我寧願背稿子。
Q:說唱藝術社裡有哪些人才呢?為什麼?需要什麼天分呢?
A:目前社團老大哥是曾柏魁,小老弟林裕欽、林冠宇,女生一姐褚又嘉,二姐徐慧恩、高行。
。說唱要有什麼天份?我想第一個你上台時膽子要大,要放的開,不能在台上畏畏縮縮、彆彆扭紐,你看為什麼有些人就是能夠吸引別人,有些人一上台就很有觀眾員,站在台上就是有那樣的感覺可以讓台下感染的到,至於我們社團有哪些人才?我想社團每個小朋友都很可愛,只是上了台你的個性就必須要比較能夠放,不能太拘緊,不然別人就感受不到你的魅力。其他你們覺得還有什麼天份呢?
學生:態度要大方、口齒要清晰、音量要大、表情要生動自然。
李:我想你喜歡在台上看見什麼樣的演員,那個演員具備什麼樣的條件,那就是同樣的道理。
Q:您印象最深刻的學生是誰?
A:印象最深刻的,有好幾個。如之前教過的第一界吳政逸、曾慧琳、陳亮全等,後來的謝新雨、曾柏魁、褚又嘉、徐慧恩、高行、現在林裕欽也很突出,這些小朋友老師印象都很深,最近最爆笑的就是陳柏均。
Q:相聲比賽成績中,最興奮的事是什麼?
A:當然是宣布得獎的時候囉。就像我們第一次比賽十隊都得獎,六月去郭元益也得獎,去年說故事也得,今年漢聲、六月郭元益,九月董氏基金會,十月話劇第一,十一月廣播劇多媒體,我們也得到很好的成績,所以每一次的比賽,因為成績都還算不錯,所以大家都還滿開心的。
Q:如果突然要比賽,你會優先選誰?為什麼?
A:我會看比賽的項目,跟裡面內容屬性,希望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所以我們報名時盡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加,會看它規定的條件,人數、分組,整體考量再決定,針對那個項目去選人。
Q:如何訓練小朋友說唱?一開始最基本要練習什麼?
A:第一個咬字要標準,聲音要出來,沒有麥克風時怎麼辦,站在台上的台風,有些人會抖腳,有些人則會一直晃,肩膀一高一低、駝背等各種怪狀都出現了,我想台風、儀表、咬字、聲音,都是整體要考量的。
Q:大家是怎麼培養默契的?什麼時候練習?
A:就不斷的練習,互相支援,老鳥帶菜鳥傳承下去,久了大家就知道誰哪方面比較利害,可以跟他學習請教。而練習時間以前課後社團是每個禮拜一四,現在變成每個禮拜二中午,而要比賽前就加開集訓,常利用晚上及假日時間集訓,再從晚上七點練到九點。
又嘉:十點。十一點。
Q:為什麼我們社團會一得獎?
學生:人才太多,因為老師教得好,學生有努力,評審有眼光…
A:恩…我覺得有講到重點。還有呢?劇本編的好。
Q:怎樣才算是一個成功的演出呢?
A: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的,不管比賽結果是怎樣,風度是很重要的。不管比賽成績我們滿不滿意,完美成功的演出是全力以赴,比賽結果需要虛心接受,這些都是團隊成功的重要條件。

劇本編寫 

Q:編劇本有什麼技巧?會讓你感到頭痛嗎?
A:這些都需要靈感,像今年十月份,有人請我編寫宣導「學習行動愛地球」廣播,我三分鐘就編出來了,有時候就是一個靈感,一坐下來就有了,但我常常就不想坐著,想逃避,因為這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每次到逼不得已要比賽,只好壓出來。寫很難寫,寫的好更難,寫出來有時候別人覺得不好笑,那也很無奈,好的劇本更需要好的演員,像社團裡有很多很好的演員,可以把劇本的靈活度給表現出來。

關於說唱藝術 

Q:社團裡常用那些說唱的輔助道具?為什麼要使用這些工具? 比較容易上手嗎?
A:我們常用三塊板和七塊板作為輔助道具,可以幫助在表演時有節奏感覺。早期進宮表演給皇帝看時,這些樂器可以幫助他們打節奏,這是簡單又便宜的工具,一般老百姓可以負擔的起,又很容易上手。一開始沒學過的人看到會覺得很複雜,手和眼睛容易協調不來,但一上手會發現其實是很容易的。
Q:三塊板和七塊板是誰發明的?
A:很難考察。以前皇帝請說唱藝術家進宮表演,一開始拿個板子有節奏發現不錯,慢慢改良改良,發現變化更多,三塊板漸漸又變成七塊板。
Q:三塊板、七塊板一定要用竹子做嗎?
A:大部分用竹版,成本便宜易取得,況且以前也沒有塑膠。有些表演說書會用鐵板子,各種不同的道具。

社團未來目標 

Q:社團未來有什麼目標或計畫?
A:因為老師也是學校老師,大家在學校工作已經很忙了,願意額外花時間教小朋友,目前預計社團教學的活動會持續到老師退休為止,看我退休之後,學校是否還有人願意繼續推廣這個活動,李老師退休後也很願意回來當志工,持續推廣。今年我們的行程排得太滿了,可能會慢慢減少,以北市相聲比賽為主。在社團教學中,希望每一個小朋友不只學到專業技能,也能學到做人處世的道理,做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2008力行國小 [ 說唱來力行 ] 專題製作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