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認識新白楊部落] [認識TRUKU編織文化] [文化體驗課程] [主題研究過程] 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文化體驗課程導覽[認識苧麻][採集苧麻][種植苧麻][刮苧麻紗][紙條編織][搥染體驗][藍染體驗][棉線吊飾]




(二)採集苧麻[報告人:李孟慈] [指導老師:華淑君] [參考資料:社區體驗]

(1)採集時的分辨方式:
        採集苧麻(kri)時要避免與猴麻
(kri lonngai)混淆。據族人表示,最好的分辨方式是猴麻的葉下表面沒有明顯白色毛茸。判別方式有二,一是翻葉面,有明顯白色絨毛是苧麻;二是將成熟後呈褐色或赤褐色的苧麻莖折斷,用大拇指指甲與食指第一節指腹將皮剝開,取其白色纖維部份,試著拉扯看看,不容易斷的就是苧麻。
       
但在我們的觀察中,也在野外有發現具有明顯白色毛絨的青苧麻,與栽植的苧麻只有花色略有不同,因此詳細的分辨方法還需要再行探討。為了避免混淆,目前我們體驗所用的都是種植的苧麻。
察看正反之葉面  

(2)苧麻好友:
        種植大量的苧麻會引來細蝶。
細蝶(Acraea issoria formosana ( Fruhstorfer, 1914))的寄主植物是蕁麻科的木苧麻、苧麻、水麻、水雞油,常可見到幼蟲大群集中於寄主植物上。成蝶會吸食各種野花的花蜜,飛行緩慢,分佈在台灣全島的中低海拔山區。
        細蝶的卵是淡黃色的圓球形,直徑約1.0-1.1mm。終齡幼蟲黑褐色,有格狀白斑,各體節有棘狀突起,體長約35-40mm。蛹長棒狀,淡黃色,約19-22mm,蛹期約15-20天,視溫度而定。成蟲翅形橫長,前翅外觀大致呈現長橢圓形,後翅為狹長水滴型,接近三角形。底色為橘紅色,翅脈黑色,展翅約50-70mm。成蟲壽命約1-2個月,除了冬季無法見到成蟲之外,其餘季節都可以見到細蝶成蟲的活動。

細蝶-幼蟲、蛹與成蝶

(3)花蓮縣境內種植之苧麻區:地理位置有衛星地圖及電腦繪製地圖可參閱。
     萬榮鄉境內:[紅葉村衛星地圖1] [紅葉村衛星地圖2] [見晴村地圖]
           紅葉社區有三處,分別由李梁阿雪女士及Kimi•Sux所種植。
           見晴社區有二處,一是見晴國小校園內;二是見晴社區射箭場旁,屬於何光男
               先生之地。
     秀林鄉境內:[富世村電腦繪圖]
           └銅門社區有一處,於銅門村1077-3號的胡春芳女士。
           └富世社區有一處,在下課花路米影片中可知,黃蘭妹女士(Yabon)有一處苧麻
               田。
參考資料:
蝴蝶生態面面觀(國科會數位博物館)-細蝶(2007.02.28),http://turing.csie.ntu.edu.tw/ ncnudlm-cgi-bin/query_keyword/xmlShow.pl?filename=%B2%D3%BD%BA.xml